中医的未来在哪里?
时间:2024-02-04 09:24:22 来源:网络
中医的未来到底在哪呢?
老百姓最讲实际,他们关心的是健康,谁能治好病,谁能令其健康,他就相信谁。只要有疗效,外国人不仅会找你中医看病,而且会学你中医的技术,学你中医的理论。中医的出路何在?这个问题,乍一看,或许略显沉重,却值得每个心系中医的人深思。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实践,夯实基础外,更是要认真思考中医的出路到底何在?
一、正本澄源
通过大讨论、大总结,正本澄源,纠正工作导向的偏差。欲纠其偏,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涉及科技、教育、医药、人事等诸多部门。首先要对中医再认识、再评价、摆脱科学一元论和唯西方科学的偏见,真正承认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体系蕴涵的诸多超前的科学内涵,方能健康地继承发展。
二、中医要走自己的路
按中医固有理论体系能否继续发展?历史上中医的三次大发展,已是凿凿事实。近代是否停滞了呢?非也。王清任的血瘀论及气虚中风论;晚清民初三张气血上菀的中风论,凡脱皆脱在肝及大气下陷论等,都丰富了中医理论宝库,并得到普遍公认和广泛应用。《内经》是中医理论渊源,真正悟透了《内经》的某一观点,就可能创立一个伟大的医药学派,补土派、温病派等,莫不如此。倘后人能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博采众长,亦大有可为。遗憾的是,目前中医队伍的中医根基太差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虽是“文革”前的中医大学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无法专心钻研学问。肯定会有人诘问,按中医固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成果,符合现代科学吗,能量化吗,等等。
殊不知,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科学体系,不存在通约性,不同的科学体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中医判断外感高热的疗效标准是正汗,而不是体温、血象;判断正气强弱的标准是神、脉、胃气;判断吉凶顺逆的重要标准是脉象。为什么中医的成就一定要拿西方科学的尺子来量呢。当然,中医的标准或隐或显,还较散乱,须整理研究,建立中医完善的标准体系。或问,这样的中医成果人家能承认吗?我想,关键是中医要拿出令人信服的卓越疗效!
未来中医如何发展?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悉,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其中,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团队的重大创新突破不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义,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前景十分广阔。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即中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因此,中医药的产业链也是从上游的动物养殖、矿物采集、中药材种植,经过一次列的采收和粗加工后,我们的中药材材料便流入中药材专业市场或药材批发市场,由仓储、物流、贸易等来到中成药企业和中药饮片企业;后进入我们的下游医院、药房、超市等,从而到达消费者手中。
未来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1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658亿元,同比增长13.3%。2014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预测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011-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1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3.3%)
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研究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疟疾防治的进展,对于中国中医药行业来说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未来,中医药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将加深,对于业内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意义。总体来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入如下:
1、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总体健康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普遍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动医疗保健市场的需求。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政策助力,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而根据《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8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事实上,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3、“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成未来发展热点
随着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变化,医改攻坚带来的医疗服务格局调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潮流的涌现发展,必将为医疗服务提升优化释放出巨大空间。
目前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几种模式:中药材电商、在线问诊、O2O送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管理、中医媒体、中医教育及智能化设备等。从投资数量上看,中医O2O、在线问诊、中医连锁获投数量最多。未来随着5G的快速发展,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可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医的未来趋势?
未来中医发展应从诊,医和药三方面齐头并进巩固传统,精益求精,朝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诊:把名老中医的诊病经验储存传授于智能的机器,甚至可以增加机器人透视眼的功能,在中医的四诊的基础上增加对其他仪器体检的数据分析,精准地判断出病人的症状和病因,给出合理的最佳治疗疾病的方案。 医:暂不能机器完成的治疗手段由人机结合的进行治疗,尤其要保护和发展中医治病的绝招,重视民间秘方,绝活。中医的发展前景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在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中,中医也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废除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之障碍案》。他在“废止中医案”中提出了6项逐步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一、处置现有旧医;二、对已登记的旧医实行补充教育;三、不准中医诊治法定传染病和出具死亡诊断书;四、禁止新闻杂志进行非科学医学之宣传;六、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2006年,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使中医存废之争进入高潮。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医学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技术和理论的科学性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显现出来。因而复兴传统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前景。在这种争鸣中,各种主张下的学者付出了不同方向的努力,使中医学与所有学科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端倪。
中医的五个不同角度的努力分别是:1、坚持传统,希望回到原汁原味的中医。2、坚决辩证施治,一切辩证施治,走新中国学院派的道路。3、走中西医相结合道路。4、中医现代化:用现代医学来理解和解释中医,甚至解释经络。5、现代中医学:用中医方法分析各种医学资料,努力解除疾病。所有的学科都在分化,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中医也不能例外。不要追求特定不变的形式,而追求解决问题,也许更好一些。五篇网上文章可以直接查询:1、《何足道先生书:就“八老上书”致朱镕基总理》 2、《邓铁涛再谈辨证论治》 3、《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之路》 4、《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5、《现代中医学主张》。五个方向的倡导者:中医现代化曾经是卫生部努力倡导的方向,容纳了当今众多院士;中西医结合方向,真正的代表人物是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济院士;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何足道、贾谦等;坚持辩证施治的学院中医最初方向,代表人物是邓铁涛;现代中医学代表人物是聂文涛、邓宇等。
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态势,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医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