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问题为什么现在才爆出来?
时间:2024-10-10 11:43:59 来源:网络
新冠为什么三年后才公布药品信息
一. 药物的研发和面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药物研发所需的时间,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我们看到的是药物,但是,药物研发过程,却有着很多的不容易,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具体来说: 1. 药物的实验室研发成功率在0.05-0.1%之间。 换言之,数千种以上的药物研究对象,才可能有一种研究对象成为药物,可以想象,药物的前期实验阶段,至少要经历数千次的失败。 2. 药物的研发过程,还需要经过多次的临床实验。 就临床三期实验来说,要充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药效、用药量等,就成本来说,整个过程,通常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3. 一款药物成功研发出来,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根据统计:2010年到2020同仁堂"一年六上黑榜",老字号为何深陷质量泥潭?
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是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同仁堂一年六次登上质检黑榜,涉及生产的相关产品抽验结果不合格、销售劣药等。对这件事情我之前也有一些了解,大致就是同仁堂在很多的中药药材方面偷工减料,有些药品的成分、含量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其实这类的事情在里面前曝光出来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因为这老字号重在一个“老”字,人们都很难想象我们曾经常用的老牌子居然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
但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不是加强质量上的严格把控,不是加强药材方面和技术方面的保障,而是像一只失去了飞翔的心的鸟儿,即使拥有着翅膀,却只愿深陷在泥潭中而不肯努力去飞翔。就在这一年里,同仁堂在第一次爆出质量问题的时候为何没有任何改过的地方,居然六次“荣登”黑榜,放眼中国的老字号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知错不改”的,所以这不是老字号的深陷质量问题,在我看来这仅仅就是同仁堂这个公司的问题了。
为什么同仁堂没有采取措施而是不停的掩盖事实?
在2月18日,同仁堂在发布的澄清公告上说,“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集团公司)下属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媒体所关注的“炙甘草”、“(烫)骨碎补”、“熟地黄”、“翻白草”为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和销售,非本公司产品;本公司未生产该类饮片产品。”这份公告的意思也就是说同仁堂并不承认这是母公司所生产的,而是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打着同人放的旗号所生产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从母公司的说法上来看,这个子公司是有独立的法人代表的,所以不能被称为分公司,而从法律上来看其实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权也没有那么多,在某些方面上来说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以子公司自身的全部财产为限对其经营负债承担责任,简单的认为可以说母公司对子公司所出事情是有不必要负责生产的权利。但现在的子公司一般都不是像分公司一样是传承着企业的管理,最普遍的是小公司在运营情况不好的情况下卖其股份成为子公司,但是母公司在确定是否同意该公司能否成为子公司的时候都是有严格的考察要求的,从这个方面看来,母公司定期的检查不规范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2016年2月,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山东省药品质量公告》中,潍坊寿光市康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因售卖性状不合格的翻白草,遭到通报。
2016年8月,四川省抽验古蔺县中医医院生产的7批次非基本药物“加味左金丸”产品装量差异登“黑榜”。
2016年10月,淄博市食药局网站发布《淄博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统计报表(9月)》中,涉及的企业和个人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全部受到相应处罚,其中就包括北京同仁堂淄博药店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劣药。
2016年10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6年二季度药品监督抽验结果,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责任有限公司再登黑榜。
2016年12月,贵州省药监局官网发布《2016第二期贵州省药品检验不合格质量公告》中,将贵州省抽查检验情况及不合格药品的情况向公众予以公告,名单中,包括了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烫)骨碎补、通化金马药业生产的二丁胶囊。
2017年2月,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了2016年下半年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责任有限公司因为炙甘草含量测定项目不合格而再登黑榜。
从这些刺眼的事实中,母公司在16年2月事情发生后仍然没有任何的改进措施,甚至每次都是依靠着说“该公式不是本公司”这样蹩脚的借口和理由来说事。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仔细观察同仁堂的股票涨跌上来看,同仁堂的股市已经呈现一直跌的状态下,这也正是因为人们开始对同仁堂的失望。其实,在零几年的时候,应该算是同仁堂的黄金时代了,这个时候本应该是巩固公司的最佳时机,而同仁堂却在这个阶段下不停的收购子公司,不断的了扩大“发展”,这才给现在的情景埋下了一个祸根。
除了这个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说,“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链重要一环,但近年来,中药饮片屡次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知名企业出现质量危机反映的是整个中药行业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方面上来看,这中药行业的产业链还是有很大危机的,这方面的问题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出现在中药的原料上。行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行业内人士都是知道的,现在的原料走向上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的,一流的药材用于出口,二流的药材则流进了大医院,而那些不合格、劣质的三流药材甚至有些都是药渣子却都被做成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这样也就是为什么中药的质量问题会如此频繁的出现,蔡宝昌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你按照标准来做,成本就会高,医院不接受,逼良为娼。”
除了这个方面影响了中药的原材料吗?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像现在环境的恶化导致中药的原材料受到了污染,又或者是人们操作时工艺的渐渐流逝,而我认为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原材料制作上的监管过于软弱,甚至是可以说是医官相护,这才导致了中药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空挡。
那么为什么好的原材料回出口,而药渣子会被做成中成药来给我们自己的国人服用?
这正是因为国内的监管力度完全不够,因为外国对医药原材料的监管非常的严格,如果不是好的材料是无法进入国外的医疗系统的,而中国简直可以说是混水摸鱼,所以各个制造商当然是选择将好的原材料出口,而本国的制造就无所谓质量了,而且这样的同时是在减少制药的成本,在中国如此暴利的产业中,这样的高利润当然获得了各个制药厂们的喜爱,这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
医药及医疗用品虚假宣传问题突出吗?
2月24日从吉林省消协了解到,2017年吉林省消协组织共受理投诉咨询18987件,投诉解决率83.0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5.77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呈上涨趋势,虚假宣传问题仍旧突出。
2017年,吉林省消协组织共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141件,同比增长67.86%。投诉以中药、中成药为主,主要是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一些经营者为了推销药品,以专家或患者名义现身说法,用不科学的论述渲染药效,标榜疗效快药效好,刻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区别,集中宣传产品的某些优点或特殊功能,但对于消费者应当了解的服用注意事项、产品适宜人群、副作用等基本信息一概不提。对于保证疗效做出的也多为口头承诺,消费者难以留存证据,成为日后维权的一大难题。此外,供货渠道不正规,药品质量无保障;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售后服务形同虚设等问题也是投诉热点。
吉林省消协工作人员建议,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违法广告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广告所涉及的产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广告宣传中涉及违法内容的行为严惩不贷。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中药中成药生产经营的监督,强化药品购进渠道、质量安全等方面监督检查。并且,要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老年人的消费教育引导,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不要贪图便宜,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面临十年来最强变革如何告别国产药“安全无效”史
南方周末的原文 近年来,药品乱象不绝报端:“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卷进司法漩涡,外国药品成国人旅游购物清单“必需品”,国内仿制药“安全但无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年来药品审批的停滞与混乱。 自2015年起,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已席卷整个医药行业,从约两百份文件的次第出炉,到临床数据的断腕自查,到激发新药创新……成败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国人的用药安全与质量。 过去的一年多,“44号文”成为挂在医药界嘴边的热词。 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发布,这份约四千字的重磅文件,宣告中国药品审批十年来的最大变革浮出水面。 如暴风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中医有问题?
首先是中医学本身的问题,中医的基础是阴阳五行,是属于哲学的范畴,他不像现在西医好理解,比如现在西医看病都是问病情拍片子开药方,经过仪器检查后,他可以肯定的跟你说你某个部位什么样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医生了。
而中医不一样,中医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后,会告诉五脏六腑哪里虚,阳虚或者阴虚;或者告诉你你那个经络不畅,阳明太阳少阳还是太阴少阴厥阴;又或者告诉你体内五行不和,克我反而我克,出现相乘相侮的情况,这些东西不想西医那样明了,反而像是江湖骗子,危言耸听,这样是为什么中医药不容易走进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药品问题,国家明文规定一些有毒药材的使用范围后,有些可能加量能治病的药材就不能用了,而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药品也尽可能的检测某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有目的的提取,并实行产业化,这样做就导致了有些药材的炮制不如古方炮制的药效好,这样可能不一定会出现人命,但是会造成药材用量加大和疗程加长。
再者中医药本身疗程就长,因为中医是以治未病之病为目的的,有病治病,没病也可以养生,所以再出现一些病的时候,中医会注意的是五脏六腑阴阳五行是否和谐,然后进行调理脏腑来治病,而西医是直接给药到患处,所以中医比西医慢,尤其是慢性病,本来就慢,再连续吃了一段时间后总不见好,难免会有人抱怨,甚至觉得庸医害人,甚至会说中医无用,但是中医虽慢却除根。
再有就是医生本身的问题了,医学这东西不管中西医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说医生越老越值钱,尤其是阴证或者阳证,寒症还是热症,如果判断失误,不仅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反而会害人害己。
再者一些冒充老中医忽悠的,就是这样的人搞臭了中医的名声,就是电视微信上经常出现的那些,骗我们父母买保健品的那些,满嘴的治病偏方、救人神术,好像真的一方可以走天下,实际上中医实施的是单人单方、辩证论治,同样的病痛可能因为证不同吃的药就不同,有些甚至同样的病痛吃同样的药,一个痊愈一个反而更差,偏方不是不管用,而是不能对证,反而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所以我想说,其实中医药本身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这个功利的社会本身,像是骗遍中国的所谓互联网“四大神医”,打着医学的幌子,肆无忌惮的敛财;还有这个社会的节奏太快,治病本不能急,却偏偏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我相信有些人终将会受到制裁,中医药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