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女医和其事迹吗?
时间:2024-12-31 11:43:52 来源:网络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医生?
在我国古代女对女性学医是十分排斥的,但是这种情况之下,在华夏这片土地之上依旧诞生了许多女性医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一些德行兼备女医:义妁、鲍姑、张小娘子、邢氏、谈允贤、曾懿。
义妁:出生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女医,义妁从小就开始上山采药,凭借着自己对医学的热爱虚心求教,累计丰富的医学知识。在当时义妁的医术文闻名四方,就连汉武帝都知道义妁的大名,因此将义妁招入宫中为皇家医病。
鲍姑:出生于晋代,在岭南一带鲍姑被称为“鲍仙姑”,出身世家,其丈夫是一名炼丹家。鲍姑常年同丈夫学习,也学得了一手好医术,并且四处行医,以其针灸功夫名扬四方。
张小娘子:出生于宋代,在当时那个年代,一名女性行医势必要经受不少流言蜚语。据说张小娘子的医术传承于一名游医,因此张小娘子学得了一手治疗疮疡痈肿的外科手法。
邢氏:南宋时期的一名女医,据记载,邢氏医术高超。曾有宰相寻其治病,但是邢氏言其无病,但是宰相的妻子却身患重病,没几日宰相的妻子就因病去世了,由此可见邢氏医术造诣之高。
谈允贤:看过《女医明妃传》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谈允贤出生于明朝,她的医学传承于自己的祖父,在那个年代不方便请男医的富家女子,就时长会找谈允贤为其诊治,而谈允贤也是古代难得有着自己著作的女医师。
曾懿:出生于清代,曾懿一生为国为民,其精神值得赞叹。而曾懿也著作了当时著名的《古欢室丛书》,在那个守旧的年代里,曾懿对于西医保持学习态度,不因循守旧,为中国医药作出巨大贡献。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女医呢?欢迎一起讨论。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医生有哪几位?
在看过《女医明妃传》后,我们对刘诗诗饰演的女医影响十分深刻,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医生有哪几个呢?今天,老魏就带大家走进这些女医背后的故事。
一、西汉义妁
义妁,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医师。同时,她也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位女医师。后来,因医术高超被召入宫,专为皇太后治病。被后人视为四大女名医之首。
义妁悬壶济世,非常受百姓的拥戴和赞赏。而且饱读医术,医技精湛,尤其对妇科疾病很有见解。因此,汉武帝在得知后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待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
二、晋代鲍姑
鲍姑,名潜光,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是中国古代4位女名医之一。她主要是精通炼丹之法以及针灸。
因为她的父亲十分信仰道教思想,因此鲍姑非常注重道义,在嫁给了葛洪后,很快便成为了葛洪的得力助手,在葛洪的医书中,针灸方面便是采用的鲍姑的很多看法和见解,而且还和葛洪弟子一起帮助葛洪研究各种治病的丹药。
三、宋代张小娘子
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为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在受宋仁宗召见后入宫为其后宫嫔妃配制养颜药物,在经过她的调养后,后宫嫔妃们果然都肤白貌美、肌肤紧致,年轻动人,这也使宋仁宗十分高兴。因为她自己保养的十分好,因此,仁宗皇帝遂称张小娘子为“女医圣”,赐名“张小娘子”。
四、明代谈允贤
谈允贤,中国古代4位女名医之一。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是南京当地十分有名的神医,其祖母对医药也十分精通。因此,她从小便对医学十分感兴趣,夜夜苦读古代医学著作,后来也是小有所成,并且留有著作《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
中国古代有没有女医生?
在中国古代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女子一般是没有权利学医与行医的,但是历史中确有那么寥寥的几位让后世人所铭记的女大夫,女中豪杰。
义妁
义妁是西汉时期的女名医。相传她年少时就对药草非常感兴趣,经常上山采药为乡亲们治病。如果有路过的郎中,义妁会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医术,久而久之,义妁的医术已经非常厉害。传说她曾经用药粉和银针就治好了一个患有大肚子怪病奄奄一息的病人。后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得知,于是就请她进宫,当了女医侍,专门为太后治病。
鲍姑
晋代葛洪是个著名的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而他的妻子鲍姑受到葛洪的影响,也精通医道,医术精良,尤为擅长针灸,擅医瘤和疣。她长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一带行医。据说《肘后备急方》为其与丈夫合著”。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了感谢她,在山下为她们修建了鲍姑祠,以作纪念。
张小娘子
张小娘子,河南开封人,宋朝时期著名的外科医生。中国古代优秀的外科医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张小娘子不是出生在医学世家,也没有嫁给医生,为何会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呢。这里有一个典故,传说一天有一个云游郎中路过张小娘子家门口,向她讨水喝,张小娘子年老人鹤发银髯,气度不凡,于是就请进门来好生招待了一番,老人见她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就在临走的时候送了她一本医书《痈疽异方》,并教了他许多开刀和制药的外科秘方。经过不辍的学习和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有所成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外科女医生,凡是疮疡臃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
谈允贤
谈允贤是明代著名的妇科医生,她的祖父母都精通医术,《女医明妃传》里面讲的就是她,谈允贤很小就接触到了医学领域,再加上祖父母多年的言传身教,让她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婚后不久,谈允贤患上了气血失调的病,她没有气馁,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配方开药,最终竟然是治好了自己的病。后来她祖母在临终前将一身医术传给了她,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打磨,谈允贤成为了著名的妇科医生。她在妇科方面非常有名,当时一些大家闺秀得了妇科病,碍于礼教不便医治,就去找她。她的《女医杂言》流传后世。
曾懿
曾懿是晚清人,道光年间著名的女医师。当时西风东渐,守旧的医者一味地排斥外来思想。然而曾懿却认为应博采众长,因此她也研究了很多西方医学典籍,博采众长,并著作了当时著名的《古欢室丛书》。她常常劝病人节劳以保脑力,多呼吸新鲜空气以保护肺腑,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等。
中国古代有哪些女医官?
曾懿
曾懿,又叫伯渊,是四川华阳人。她生於清朝道光十七年,相称於公元 1837 年。当时正处在平易近族危急空前主要,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飞腾的期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管了进化论和改善主义思惟。她以为国家要闹热的话,必需家庭 " 保康强 " ,国家 " 强种族 " ,而行医正合此道。以是曾懿在医人医国的思惟引导下,穷究医理,著书立说,对中国医药奇迹作出了贡献。
曾懿的思惟和学识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欢室丛书》中。这部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诗词篇》三个首要部分组成。而评论争吵医学的主若是《医学篇》这本书。该誊写成於光绪三十二年,相称於公元 1906 年。当时曾懿已经 54 岁了。《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 4 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下册也有 4 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有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引导方转危为安。是以,她很是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处所都授与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经由 39 年的吃苦研讨,曾懿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了很是深刻的领会,以是选了些英华写了下来,这就成了《医学篇》的首要内容。
曾懿每每自己配制方药,用药猴岛很是精当,配合很是奇妙,有的照样亲自经验过。比如她 32 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猴岛很是伤害,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 1 . 5 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突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後,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逐渐嚥下,总算脱离了伤害。之後她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军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士兵实在口渴得厉害,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像从前饮水进食,往往阻於上焦而不入。於是,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以後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曾懿听了以後,用心记住,以後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然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於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曾懿的思想是较为进步的。
韩国古代有医女大长今,那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女医者的故事?
韩剧《大长今》的热播,几乎引爆了大陆、港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收视率。观众被剧中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主人公顽强的奋斗精神所吸引,医女长今也成为了一些青年人励志的楷模。欣赏电视剧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古代中国是否也有像长今一样的女医生呢?
其实,我国的女医制度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就已专门设有 女医 一职,其职责为 视产乳之疾。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同性别的御医。为皇后、公主等女性皇室成员看病问诊的女医生就有女侍医、女医、乳医等。据史料记载:生活在公元前128年前后的著名医生义姁,是我国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女医生。
义姁是山西人氏,她自幼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对民间医药十分偏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经常自己采集草药送给百姓治病。后来她干脆悬壶济世、救济百姓,深受大家的爱戴和欢迎。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因此名满天下,而且尤为擅长妇科。汉武帝得知她的名望后,对她的医术亲加验证,并将她召入宫内,赐以职号,专门为皇太后治病。她也由于自己的医术和医德而深得太后的信任。
除此之外,古代女医生代不乏人。晋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之妻鲍姑,就是一代女名医。她长期跟随丈夫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一带民众甚至尊称她为 鲍仙姑 ,传说 艾灸 就是她发明的。在与和韩国大长今相同的时代,我国明代有位女医叫谈允贤,她医术精湛,远近闻名,是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还曾写著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另外宋朝的张小娘子、清朝的曾懿,都是远近驰名的女医生。
虽然古代中国有女医制度,但并如古代朝鲜一样严明。明代天一阁所藏的《天圣令》之《医疾令》中的 女医 一条简要记载了唐代的女医制度: 诸女医,取官户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及无男女、性识慧了者五十人,别所安置,内给事四人,并监门守当。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女医近似于宫女,一般是没有家室的年轻女子,即使有丈夫也要没有子女。古代的医生实际上仍然以男性为主。即使在妇科诊断上,男性医生也占据主导地位。仅仅是在妇女生育时,才会寻找女性为其接生。这些接生者俗称 稳婆 ,不过是有一些接生的经验人,并不是专职医生。
相对而言,古代朝鲜的医女制度更为完善。朝鲜的医女制度是太宗六年(1406年)建立的。朝鲜接受了中国的儒学思想,男女有别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宫女眷忌讳男性医官为其诊治,即使病入膏肓也不就医,甚至引发死亡。医女制度便在礼教思想严重的朝鲜应运而生。最早的医女只是承担看护性的工作,多由贱民身份的婢女充任。由于医女职位地下,属于官婢是贱民阶层,因此除了贫苦百姓很少有人愿意充任医女。被选任的医女,会在惠民署学习中医技术,学成后或选入宫廷为后宫嫔妃护理,或送回故乡从事医疗工作。医女有严格的奖惩规定,每月都要接受考核,成绩优异者可获俸禄。
她们在接受医学教育前,还需先修读《千字文》、《孝经》等儒学作品,以便培养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然后才学习看病、助产、把脉、针灸等医术及研读医书。根据记载,燕山君时医女制度逐渐变质,医女常被派往参加各种饮宴、充任宫中仪式的仪队,甚至从事赐送毒药等活动。中宗即位后,费尽心思矫正前人恶习,明文禁止召唤医女出入饮宴场合,但一时积习难改。医女虽有学识医术,却是受到非人道对待的贱民,甚至与妓女待遇相同,称为医妓。这些接受文化教育的医女,虽然获得相当丰富的知识,却依然要过着辛酸的卖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