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拒绝我选的衣服时,我该怎么办呢?
时间:2023-10-26 11:44:15 来源:网络
当孩子不愿意穿你为他搭配的衣服时,你会怎么做?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觉得我们都是独立的两个单体,所以也要肯定他思想的独一性,如果他对于我的搭配不予认同,我会考虑让他自己做选择。培养孩子的自立越早抓起越好。我是卖衣服的,过生日的时候儿子给我买了一套衣服,特别不喜欢,我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卖衣服的人,你对时尚和潮流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儿子还是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所以当他不喜欢你给他准备的衣服时,你需要先保持冷静,不要说什么伤害孩子自尊心或者责备他的话。然后,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可能是面料不舒适,样式不符合他的品味,或者是颜色不适合他喜欢的风格等等。 找到原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第二,让孩子参与你的购物决策。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款式、颜色和面料等等,这样他会觉得更加自主和有主导权。这也会增强他的信心并帮助他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第三,为了让孩子更加喜欢你的礼物,你可以考虑在衣服之外加一些小礼物,比如他喜欢的玩具、书籍或给孩子购买衣物时,孩子选的款式我不喜欢,是否要否定他的选择呢?
有一些家长在跟孩子一起逛街的时候,发现孩子选择衣服的款式,他们并不是特别的喜欢,所以说家长就想要在这个时候去拒绝孩子,小编建议各位家长最好是不要这样做。如果我们选择去拒绝孩子的话,也是很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非常的难受,孩子的审美跟家长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去拒绝孩子的审美,因为孩子选择的肯定是他们自己非常喜欢的。
一、要不要拒绝孩子?
小编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拒绝孩子的,因为孩子选择衣服是他们自己穿的,而不是给我们穿的,所以说我们也不用选择进行拒绝。孩子的审美是属于他们年轻人的,而家长的审美是属于符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否则的话也会让孩子觉得非常的难受。我们要知道,对于孩子的一切,我们都不应该去进行拒绝,如果说孩子想要购买这件衣服的话,可能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的喜欢这件衣服,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负责买单就可以了。
二、为什么不建议家长去拒绝孩子?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去拒绝孩子的话,也就会让孩子觉得非常的难受,而且也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非常不尊重自己的。在这个时候,孩子跟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变得更加的不好。小编在上学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而且再买衣服的时候也是不希望家长去插入这件事情。
三、总结。
小编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够重视一下这个现象,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更加懂得去尊重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也是能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好一些。
给孩子买的新衣服,孩子却说超级难看,该怎么办呢?
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都会给孩子去买衣服,但是家长在买回来衣服之后,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个衣服不是特别的好看,其实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在到达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自己就懂得爱美了,如果说家长在利用自己的审美去给孩子买一些衣服的话,也会让孩子不太喜欢,所以说当孩子到了四岁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一些衣服。
一、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
一般孩子在四岁之后,他们就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而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喜欢的衣服,特别是像一些小女孩儿,从小就知道爱美了,现在小孩子成熟,又是比较早的。在四岁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品牌的衣服了。我们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出去逛街,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衣服,这样的话也能够从小培养孩子,对于审美的敏感度。
二、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好处。
我们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的话,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小编发现,很多的家长都会自己去给孩子选择一些衣服。但是如果我们给孩子选择衣服的话,可能会让孩子不太喜欢,而且什么事情父母都帮孩子做好的话,也是不太好的。父母过于的帮孩子选择一些东西,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非常的强,所以说我们应该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衣服,特别是一些小女孩在长大之后就知道爱美了,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一些衣服,也能够让孩子看起来不那么的土气。
三、总结。
父母跟孩子的审美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说父母总是替孩子去选择一些服装的话,也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不那么的喜欢。因为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而家长喜欢的东西可能孩子并不会喜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多有一些选择的机会。
宝宝两三岁的时候喜欢说不,是该纠正还是该放任?
朋友小艾最近很烦恼,用小艾的话就是真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了,还没到两岁就特别任性!
“甜甜,我们出去玩好不好?”“不好”“那我们就呆在家里吧!”
“不”“那你要怎样?”“不,不......”
甜甜20个月了,进入了语言爆发期,对爸爸妈妈任何话的回应都是“不”字打头。小艾夫妇面对孩子每天无数个“不”,头都疼了,有时候也暗自琢磨着该不该打压打压这熊孩子的“臭脾气”和“坏习惯”。
如何看待孩子爱说“不”的行为
耶鲁大学 40 年研究成果显示,孩子的自主性从 1 岁半左右开始发展,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和唱反调,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就是“不行”、“不要”、“不好”、“不”。
就像宝宝7坐8爬,周学走路一样,是孩子适龄行为。对于刚掌握一点语言的宝宝来说,「不」真的太好用了,直接、简单、顺口,而且还好玩。
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在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里提出:
18个月到3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家的娃也正处于这个“可怕”“恐怖”期的话,那么首先恭喜你有个说“不”的娃,这充分说明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正常,其它方面发展得很健全,他在认知发展上又有了一个里程碑,朝独立自信的个体发展又近了一步。这不是什么坏毛病,也不是他们叛逆不听话,只是孩子自我表现的方式之一。
所以,家长面对孩子爱说「不」的阶段,请放平心态。
如何处理这一阶段孩子的行为
两三岁孩子反抗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90%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第一反抗期”,有60%多的父母会采取专制性教育或过度限制,过度强硬的态度和方法和阻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认为自我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不亚于本我,人的本性最初无善恶之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1.理解、尊重孩子想当小主人的愿望和体验
宝宝 18 个月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个时候,宝宝可以走路了,自己可以从不想待的地方离开,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主动寻找信赖的家人。他们的自主意识开始形成,为了“重复体验”“自我”存在的感觉,他们会主动反抗父母,尤其是长期照顾自己的这个人(这个人通常是妈妈),语言上喜欢说「不」,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我不属于你们的”,“我是生活的主人,一切得听我的。”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这一阶段,孩子希望自我肯定和自我控制的需求被满足,相比 12 到 18 个月时更难顺从。
如果这时父母认为是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是不听话的表现、会养成坏习惯的,对孩子进行打压,会阻碍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并影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研究表明,在这一阶段如果母亲常命令孩子,阻碍孩子探索,孩子在 8 年以后也会对母亲表达更少的积极情绪。
研究人员针对两岁左右宝宝的一次试验表明,一组叛逆性强的宝宝,70%成年后独立性都非常强;而另一组叛逆性比较弱的宝宝中,只有24%在成年后做到比较有独立性。
因此,在宝宝3岁以前,父母如果能给宝宝足够的说“不”的机会,实际上是在锻炼宝宝自己做判断和自己做决定。父母要充分理解宝宝这种独立的愿望,尊重他独立的体验,在安全的范围内,鼓励他积极探索,勇于做自己。
2.「放权」给孩子,孩子会更听劝
很多时候,我们既不希望自己是无原则的父母,也不希望强迫孩子做我们希望他做的事。这时候策略很重要。生活中,有时候孩子对父母说“不”,也有父母的问题太开放了的原因。
场景:到了吃饭的点了,可孩子还沉浸在娃娃的世界里。
“宝宝,我们吃过饭再给娃娃穿衣服好不好?”
“不好。”
如果你强行把她抱到餐桌前,一场世界大战可能就要升起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在做主。你可以问宝宝,「想吃黄花鱼还是吃西兰花呢」。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会点他们喜欢的那一种。这时候你再牵着她的小手去餐桌她就很乐意了。
要是宝宝不肯穿衣怎么办呢?还可以把权放给他。宝宝今天是穿小羊的衣服还是穿小兔子的衣服呢?通常他会选择一件自己中意的,最后可能非常自豪地穿着自己选中的衣服啦。
3.抓住孩子爱模仿、爱游戏的心理,进行引导
给孩子选择权会让他感觉自我控制感更强。不过,要是孩子还是拒绝进行选择,或者孩子的选择无法实现,又该怎么做呢?
孩子是在游戏中收获体验的,游戏就是孩子的大部分生活。
在你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范围内,孩子还是拒绝进行选择,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
「啊,海绵宝宝想穿小兔的衣服,这是宝宝的衣服,我们马上就穿好!」
宝宝通常在这时候会有紧迫感感,配合穿衣服也就成为了可能了。
又比如,宝宝趁你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的袜子脱了,怎么说都不听。你该怎样办呢?可以试着让宝宝模仿你的行为,「妈妈的脚冷,所以我要穿一双暖和的袜子;宝宝的脚肯定也冷,我们一起来穿袜子吧?」
4.转移注意力
虽然我们尊重宝宝这一阶段的成长,但是由于年龄小,经验缺乏,还没有很好的界限感,对于有危险的事情,父母必须要把好关。所以转移注意力往往是个不错的办法。
两三岁的宝宝,注意力往往是很好转移的。比如,宝宝在玩电源,这时候我们可以拿别的玩具或是宝宝没见过的东西,来转移宝宝注意力,往往比直接强硬拒绝效果要好。
5.利用孩子的自主、独立性,鼓励引导孩子做自己
父母限制过多,也是导致宝宝总说“不”的原因之一。这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主性,什么都想试一试,玩一玩。“我来”“我做”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显著特征,所以父母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阻碍孩子的这一积极性。
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利用孩子的自主性,把命令变成请求,孩子往往特别愿意配合。
比如,孩子把玩具玩得一地都是,如果这时候你对孩子说:「宝宝,把娃娃收起来」,孩子往往会以「不」来回应,或者充耳不闻。
「宝宝,请帮妈妈把娃娃放到这个箱子里吧」,孩子很多时候会很乐意配合,如果妈妈在他收拾好玩具后给他鼓励的语言、「宝宝真能干」,或爱的抱抱,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的自主感和幸福感。“我真的很能干,我可以自己收拾玩具。”
这一阶段,孩子能做自己做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去做。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而不是担心孩子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儿童马桶上大小便,而不是担心孩子尿湿、弄脏了裤子。幼儿生活即教育,这些日常都是幼儿自我体验的方式,也是解决孩子反抗的最好方式之一。
有时候父母越尊重、理解孩子的自主需求,作为“回报”,他们也会减少对父母的反抗。
对于一些关系到安全的必要的限制和规则,妈妈要坚持。当宝宝做的符合规则时,妈妈一定要积极表扬,如果违反了规则,或是对遵守规则进行反抗,妈妈就一定要表情严肃地告诉宝宝不可以。父母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放手让宝宝探索,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让他感受满满的自主感,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给宝宝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恰恰是为了帮宝宝建构规则。宝宝只有在经历了对各种各样自由的体验后,才能真正发现哪一种规则适合他,进而会很自愿地去遵守这个规则。
说“不”,是宝宝和父母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说“不”,是宝宝积极探索的一种表现;说“不”,是宝宝认知成长的标志;说“不”,是宝宝自我成长的动力。
父母用巧妙的方式,一起帮助宝宝度过这个说「不不不」的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