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亲子

刚学数学除法计算的孩子,按照他理解的思维给出的答案,逻辑上没问题,但思想有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呢?

时间:2024-04-01 09:24:54   来源:网络

孩子的数学逻辑能力特别差,该怎么办?

孩子数学成绩差怎么办?家长牢记4个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很多孩子面对数学难题不知道如何去改正和提高?其实数学不只是简单的运算,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想要更好地用运用数学就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那小学到高中学习适合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又该如何提升思维能力呢?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分别讲讲。









一、数学学习需要用到的思维




(1)转化思维:转化思维,这是思维的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指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用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问题转换一种形式去解答,让问题变得更明了。




(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是对一个事物认识过程中借助于一些概念和判断来推理的思维方式,而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就是逻辑思维。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打破常态站在对立方向思考问题,从问题的相反角度深入了解和思考,挖掘新的思想和形式。



(4)对应思维:对应思维是指数量之间的对比产生差、倍、率的一种联系叫做思维方法,常见的对应关系是两个数量以上的差或者倍的量率对应。








(5)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常规方式,创造新颖的解决方式或方法。就是通过突破这种常规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视角去展开分析,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6)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对一个事物的全面思考,不只是就事论事。要对原来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去对一件事物了解的过程、结果以及优化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思考。







(7)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相似或类似,把陌生或者不熟悉的问题与其相比较,发现共同点,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达到解决的方法。




(8)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态和表象解决问题。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的思维方式。






二、家长牢记4个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





1、讲得出,说得通


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与其让多做十遍,不如让孩子讲解一下难题,与孩子共同分析其中的难点,也可以让孩子讲解一些训练题,如果讲得不错,可以给些鼓励以及小奖励,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2、举一反三,善于变通


在孩子的学习中如果有一道题纠错了,有可能看似理解了。但是孩子的思维有可能比较垂直,这时我们就要多出几道类似的题,让孩子在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学习。








3、纠错分析本,培养思维习惯



很多孩子在做错题后,下次再碰见这个题,有可能很熟悉会做了,也有可能感觉见过,但是忘记怎么做了。这时就需要一个纠错本,记录做错的题同时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般会做错题都是这3种类型:


(1)比较简单的题,粗心大意做错。


(2)看到题目时没有一点思路,不知道怎么解题,但是看到答案就知道了。


(3)题目难度一般,按道理能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这里的2、3就要记到错题本上,记住自己的错题类型多分析,培养纠错习惯。





4、运用图形锻炼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在常规的形态规则下进行逻辑推理,看似很多没有关系的事物,其实都存在某种范围的约束。那如何锻炼逻辑思维呢?几何图形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根据不同的形状的图形推理以及奇妙的构思,图形看起来都很奇怪,其实解法又很简单。所以要多运用几何图形的推理来增加逻辑思维。



每一个孩子对于数学的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家长有意识的培养肯定可以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家长们可以多尝试跟孩子进行这种探索式的学习,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或者书籍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故事阅读中感受数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3个人去吃面条,三碗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

老板找回5元,等于说三个人一共给了30-5=25元。等于说三个人每人给了三分之二十五元。加上服务员返还的一元,等于三分之二十五加三分之三,一共是三分之二十八元。三分之二十八乘三,等于二十八元。二十八加服务员拿去的两元,一共是三十元。九元是三分之二十七元,三也就是说分之二十八减三分之二十七,等于三分之一元。三分之一乘以三等于一元,也就是说,剩下的一元,被三人平分了。这是一道逻辑思维误导题。对不起,刚刚思路错了。或者你可以这样理解,其实,老板收了25元,服务员拿了2元,25+2=27元,27元就已经包涵了服务员拿走的2元。如果要加上2元的话,也还是三人平摊,2元三人平摊一人三分之二元。1-2/3=

小学5年级了数学计算出错多,应用题没有数学思维,该怎么办?

很多小朋友在上小学的时候,可能最讨厌的学科就是数学,对于一些题目无论如何怎么样也写不出来很苦恼。但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有些人的数学思维就很卓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夸赞。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数学计算出错多,应用题没有数学思维,小编认为应该他首先打牢基础,其次多做题孰能生巧。

一、打牢基础

众所周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实小学的很多题目都是很简单的,为什么我们的同学总是做不出来呢?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并没有搞懂每一节课或者每一章节到底在讲些什么?想一想,那些基础的概念大家都没有掌握更何谈应用呢?对概念的理解都没有,就妄谈数学思维,这实在是一种拔苗助长。小编认为,首先应该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给搞懂,把书上每一个案例和每一个课后习题给搞清楚,这些东西其实学起来并不难,尤其是在孩子其实已经听过一遍课后,掌握起来就更简单,但很多孩子就没有做到这一点。此外小编认为他们可以先打开数学课本的目录,跟着目录把书上的概念先理解,然后用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它们的关系,然后通过课后习题检验自己的理解并纠错。

二、熟能生巧

对于很多学霸来说,面对数学题之所以有数学思维,只是因为他们的方法很简单,无他,唯手熟尔,做的题多了,自然也就会了。如果说孩子基础差,直接做题比较难,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它转化成应用题,让孩子通过近距离的生活观察来理解题目,进行对概念的深刻体会,然后有选择性的给孩子选题,让孩子由易到难,慢慢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此外,对于孩子做错的题目,你要让他回过头重新总结继续做。

小学生的数学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不会在数学上有太多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

数学是一门需要开动脑筋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解题技巧和公理、定理、公式,在学习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定理、公式和解题技巧,才能顺利得到答案。


尤其是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了代数知识和几何证明之后,数学变得更加抽象,远不如小学阶段那么具体。一道题目往往需要各种定理做支撑,再辅助以合适的技巧才可以。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强调说,中、高考会强调通性通法、弱化特殊技巧,这无疑加深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困惑:

学习数学到底是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的学习,还是解题技巧的学习?

按照数学的思维,我们先说明一下什么是数学基础,什么是数学技巧。


在本文中,数学基础包含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也包含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运算和对常见问题一般性解法的了解。

数学技巧指对于满足一些特殊条件的题目可以采用快速的解题方法,甚至可以避开一般性的讨论、运算,可以直接得到答案的方法。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辩证的看待。只有认识清楚了,在中学阶段,甚至更长远的学习过程中才不至于迷失,也才能长久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力。所以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说说。

一.算数更注重技巧,代数更注重理论

我们经常说中国古代的数学更侧重算数,主要是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离出一个题目。比如《孙子算经》等古典著作,里面都是记载了大量具体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实际的解决办法。比如我们熟知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以来古代数学家的勤思苦想,加上经验性的总结得到的。

中国人历来务实,比起系统的总结理论,更喜欢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缺乏对一般性的抽象。而古代的西方数学家更喜欢抽象化、系统化的知识,所以《几何原本》可以从5个公理,5个公设出发,衍生出整个欧式几何的理论大厦。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勾股定理,经验性总结是“勾三股四弦五”,只记住这句话的人未必能意识到5,12,13也是一组勾股数。如果一般性的归纳为“a平方加b平方等于c平方”,则可以找出很多组勾股数,因为后者指出了勾股定理的普遍规律。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学,学习数字的四则运算,从特殊数字中找出规律,重点是培养我们的数学意识,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数学更加偏重于算数,算数可以认为是数学这个学科的早期形式,这时候如果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认识到数学的奇妙之处,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能锻炼思维能力。

但是在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了代数知识,此时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就上升为了更高的高度,原因之一就是代数比起算数更反映数量关系的本质。

二.数学基础与技巧往往是相互渗透,并非泾渭分明

虽然说基础与技巧有所区别,但是并非非此即彼,泾渭分明。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和学习阶段中相互渗透。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一开始可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而被发明出来,但是随着学习深入,这种方法会被反复应用在其他类型的问题中。当一种技巧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时,也就成了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比如在高一刚刚开始学习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的时候,换元法作为一种技巧被用来求某些函数的对应法则。但是在整个高中阶段,换元法会广泛应用在多种知识、多种题型中,因此就成了高中生所必须熟悉的数学基础之一。

哲学讲一般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一些特殊的技巧实际上也反映了数学对象某些本质性的内容。一种技巧如果用处广,并且被熟练使用后,也就内化成一个人数学基础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年中高考的要求是突出数学主体板块和思想主线,有些技巧因为适用面太窄,使用的题型太过于死板,所以就明显不适合考试的要求了。

还有一些是二级结论,也就是没有在教材中明确出现,但是为了解题方便总结出来的一些推论、结论,能记住会运用当然很好,但是能理解推导的过程更有价值。因为二级结论在解答题中不能直接使用,但是推导过程具有一般性,可以成为通解通法的一部分。

三.只有牢牢掌握了数学基础,才有可能提升技巧

既然说数学基础与解题技巧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那么是不是两者的地位就是一样的,学习的时候也不需要管什么是基础,什么是技巧了?

实际上并不是的。技巧的提升一定是依赖于对基础的掌握和熟练才可以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差不多就该学习乘法了。前些年经常见到微信朋友圈有这种帖子《妈妈们赶紧珍藏,以后再也不怕宝宝不会做乘法了》,文章往往阅读量和收藏量都很巨大。里面介绍了诸如:计算一个两位数的平方,只需要记住口诀“本数加其尾,乘头居首位,为求平方积,再加尾乘尾.”这种口诀非常多,数不胜数。


如果这个孩子连乘法的含义和九九乘法表都没记住,这些口诀有什么意义的?如果能熟练的记住乘法表,会运算乘法,这些口诀的用处似乎又不大。这种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价值并不大。

俗话说熟能生巧。不明白基本原理,生搬硬套技巧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日常训练,时间久了,自然可以从通性通法中体会出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从而形成更便捷的做题方法。

我们做数学老师的经常会做一些解题研究,专题研究,进而希望能找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旦找出来,确实会对解题有帮助。但是这种总结,是建立在对常规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才可能产生的。并且在授课中,也会尽可能给学生阐明其中的原理。

总结一句话:不重视基础而去追求技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不远用处也不大。

四.在中学阶段如何处理基础与技巧的关系

这一部分还是要针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给点建议。如何摆正复习基础与掌握技巧两者的关系,更好的为学习服务,避免误入歧途。

按照高中数学150分满分来划分,我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一点建议:

成绩在40分-80分的,属于基础特别差的。这个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练习,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懒得动笔。听课、学习要有耐心、有韧劲,挑老师不要根据颜值要根据实力。

成绩在80分-120分的同学,属于基础一般的同学。需要特别注意对例题的理解和变式题的训练,平时做题要注重规范性,写字不要潦草,注重做题速度的训练,不要拖拖拉拉,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属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需要注重对中、高难度题目的训练,要养成自己能对某些专题作总结的能力,要注重数学模型和题目背景的思考研究。

最后有人问了,高中阶段什么内容属于基础?

统一回答:教材中的主要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教材和高考真题、辅导书里面难度在中等及以下的例题和变式题所涉及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良好的计算能力;重要的数学模型(比如三视图中的墙角模型、函数中的对勾函数)都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成绩没上120分,别天天想着技巧,秒杀这类的虚招。搞不清楚基础与技巧的关系,可能会彻底毁了你的数学。·

十岁的小孩计算能力特别弱,但是逻辑推理能力超强,有没有可能成为数学家?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能够长大成才。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平凡的,表现出来的能力非常的平凡,这时候,他们的父母就非常担忧自己的孩子长大能够成才吗?

在这里我可以十分明确的告诉大家只要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就算孩子出生的时候非常的平凡,但是还是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甚至是数学家。而且十岁的孩子他的计算能力比较弱,但是他的推理能力特别强。就是他的逻辑能力还是不错的。说计算能力比较弱属于平时练得比较小,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强那么它对于很多方法的掌握就会很熟练,只要勤加练习,计算能力是会慢慢提高提高的。

之所以我会觉得说孩子计算能力弱,但是逻辑性强,能够成为数学家是因为:首先,这个孩子的逻辑性强,那么再理解一些公式概念性内容时,就能够非常快速的掌握这些公式以及内容。当然,孩子计算能力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过,计算能力弱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进行加强的。

当孩子的计算能力一点一点被提高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孩子对计算能力的兴趣。孩子的计算能力薄弱,那么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喜欢计算。毕竟再多的概念性的内容,还是需要一个计算作为基础,如果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孩子学着学着就会没兴趣因为道理他都懂但是总是算错,谁会愿意经常接受失败呢?

如果孩子对计算也感兴趣了,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高难度的知识例如孩子现在是四年级可以尝试着学一些四年级相关的奥数,培养孩子对于数学难题的挑战精神。毕竟想要成为数学家肯定是要经常攻克数学难题。在一次又一次攻克数学难题成功的兴趣下,孩子不仅数学层面的见识被打开而且会培养他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标签:  学习 数学 理工学科 教育 趣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