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

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痛苦无力,习得性无助,怎么办?

时间:2023-09-10 09:23:35   来源:网络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应该如何完善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应该如何完善

“自我”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人一旦找到自我后,很多原本很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因此,我们需要自我认知,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但是在探索自我之前,我们需要澄清自我潜意识形成的观念——这些固定的、刻板的、无意形成的自我与某些内容的联结。我们将聚焦于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重构大学生的自我。

如对“好好学习”与“学习的本质”“好好吃饭,早点睡觉”“自我扩展——物质、社会与心理自我”等的探讨。

无意识的内容经常会不自主地跳出来影响自我的发现与确认,因此,与其让潜意识的内容影响我们,不如首先澄清它,明白自我与哪些内容和特征相联结,从而让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只有发现自我,才能改变自我。

在尝试发展自我的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毕竟从多年的舒适区走入挑战自己的学习区,会有很多的不适感。

很多人受到多年习得性无助的影响,很容易在产生挫败感后放弃探索之路。这就需要学习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学习如何进行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毕竟科学的方式有助于自我的成长和提升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习得性无助个体有下列心理特征:
1、成就动机水平低习得性无助的个体成就动机水平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遇到困难时往往自暴自弃。在他们心目中,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希望。
2、自我意识消极习得性无助的个体自我意识消极、不健康,他们不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认识、真实的自我体验和合理的自我控制,容易陷入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失控等自我意识的误区,对学习毫无信心,与他人相处时,他们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这使得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易引起抑郁的产生。
3、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较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这样使他们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4、消极思维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常常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因而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本来可能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
5、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情绪上表现为烦躁、冷淡、绝望、颓丧、害怕、退缩、被动,并由此陷入抑郁状态,情感上心灰意懒、自_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焦虑和其他消极情感,从而在行为上逃避学习。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习得性无助个体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 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较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这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2. 消极思维: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常常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因而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导致本来可能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 3. 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情绪上表现为烦躁、冷淡、绝望、颓丧、害怕、退缩、被动,并由此陷入抑郁状态,在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焦虑和其他消极情感,从而在行为上

归因理论如何完善自我意识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该理论着重于人们依据原因推论的信息, 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 (1958) 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归因理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归因理论成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清楚认知自己!?

自信来自于实力。自信是自我催眠。自信是强大的心理建设。

那么,增强自信心。首先就要努力学习,努力做事情,更重要的是做事情的同时要动脑筋,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其次是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圈子有自己的骄傲,要学会照镜子进行自我催眠。第三,就是儒家说的修身养性,我的理解就是心理建设,你的心理特别强大,然后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一切挑战。

人贵有自知之明。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世界都有它的价值。价值有大小,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将价值放大,放大数倍,数十倍数百倍。


标签:  烦恼 心理咨询 学习 心理学 心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