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

为什么有些人初心是好的,可是总容易把事情做的越来越极端?

时间:2024-07-14 11:44:36   来源:网络

为什么有些人的心态会越来越差,甚至走向极端?

主要是因为对方不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没有自己的事业,还不努力认真的工作的人爱情中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对方是否爱你,你俩是否有一个好的相处模式,关于事业心的话,这是一个生活的保障,只要男的脚踏实地都能做到的。事实爱情中,应 不要穿插太多东西进去,纯真一点,坦诚一点,纯洁一点,最好,你爱她她也爱你,能满足生 活所必 须的开 支,比如房 租、吃饭、通 勤交 通、通 讯 等等,最好还有一部分结余,这部分结余能相对自 由地支配,或者存储下来应对各种突 发问题。
大抵上,在北 上 广 深月 薪1万以上、在二 线城 市月薪7000以上、在三 四线城市月 薪4000以上,差不多就能达到上述要求。
的确,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就有条件谈舒服了。
比如你月 薪几万,但是996,并且有一个在北 京买大房子的目 标,那你多半不会舒 服,反而容易怨 气冲天、怨 天尤 人。
再比如你月薪几千,在二 线 城 市,虽然生活拮 据点,但生 性乐观,也没有多大野 心,同时工作很轻松,有大把休闲时间,或许也能岁月静好。
人心是很难满足的,刚工作的时候和别人合 租,你有个小房间都感觉舒服,几年后工 资上去了,没有一房一厅大采光的房子都不愿意住。
收入高了,眼 光也挑了。穷 人有穷 人的痛苦,有钱人同样也是。
所以说,舒不舒服,关键还在于心态。
人这一生,难免会遇到不尽人意的时候。拥有一个好心态,生活张弛有度,才会更舒心。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真正让人更快乐、更健康的因素,源自良好的关系。
而在所有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亲 密关系的质量。
事实证明,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健 康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 婚还糟。
而生活在良好、温 暖的关系中是有保护作用的。
在关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时可以依 赖另一个人的人们,能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
而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真的无法依 赖另一个人的人群,他们将更早出现记 忆 力衰 退。
这说明,亲 密关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 神状态。
夫 妻关系不 牢 靠,心态再好也有崩 塌的一天。
所以说,亲 密关系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很极端呢?

多半都是因为小的时候受过太深的刺激,导致无法从这段痛苦的经历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这种极端的性格。

做事情容易走极端的人,怎么去开导和日后改善?

从浅层的方面看,做事情容易走极端,是不顾后果、对于自己的冲动不加以控制的行为。 然而深层方面的心理因素,你会发现做事容易走极端的人有很强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 无论是把一件事情做好,还是做糟糕,都可以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正就是要让他人深深的受自己影响。所以才不是要做的非常好,就是要做的非常糟糕。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开导,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开导的时候,开导之人必定会有很多劝告的话。然而劝告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又没有做好,那么对于一个爱走极端的人,恐怕会拼命的拒绝开导。正确的做法是,倾听和耐心。再深入的,则需要有更多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了。

为什么有的人会想不开,从而做出极端的行为?

生命是自己的,我们既然不能选择生,为什么还不能选择死?
如果活着只有痛苦,为什么不可以提前结束?
我活着,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负担,离开才对大家都好;
我一事无成、一无是处、无人关爱,我对世界而言是多余的,是个本就应该尽早割除的肿瘤;
我们迟早都会死,活那么久又有什么意义?反正也不会被铭记……

这是许多抑郁症患者,把自杀当做“想开了”的理由。


“姐姐,没有希望的,结束是唯一的希望……”

这是一位长期忍受父母家暴的未成年群友,一直跟我重复的话。

她幼小的世界,一直被父母的暴力充斥着。恐惧,却又无法反抗。

尽管再有几年就满18岁了,她却总认为成年遥不可期——每一天,都在炼狱中折磨。

我一直有在鼓励她、帮助她去反抗、去改变现实,但每当受到一点不顺,她就会跟我重复这句话。

一开始我也会哑口无言。

毕竟,如果突然发现前进的道路是一条断头路,多数人都会选择折返吧!

直到我看了一段惠英红的访谈——

惠英红出道第一年就拿到金像奖影后,前十年都是港片不二女主,却因为市场转型,突然间再也拿不到角色,从巅峰跌落谷底。

曾经风风光光的大明星,突然无论如何接不到戏,甚至还要卖笑陪礼才能维持生计,惠英红一时接受不了这断崖式的剧变,陷入了严重的抑郁,以致有一天,选择了吞药自杀……

幸亏家人发现及时,将她救了回来。

当睁眼看到家人焦急的目光时,她第一反应,就是后悔。

曾经做过最错的事情是自杀!”今天的惠英红,谈起当年的行为,仍旧后悔不已。

她开始联系之前好久不联系的圈内熟人,低三下四地求对方给自己一个角色,再小的角色都可以。

几年后,她终于用实力东山再起——时隔28年,再次拿到了金像奖影后。

那一刻,她手上的奖杯,比在任何人手上都沉重。

惠英红告诉我们:只要不折返,你永远都可以前进!

哪条路不是被人铺出来的呢?脚下无路,你还可以自己为自己铺路啊!

因为看不到希望就放弃、逃避,全然不顾希望就在你自己手里,这不是想开了,明明是想不开!

“我就是个累赘,就是死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免得又给大家添麻烦”

这话出自一个还在上高中的群友。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寄生虫、懒、馋、不能赚钱、活着没有用……

虽然他其实很开朗、很有亲和力,虽然他家人很关心他,虽然他跟同龄的孩子比并不差,但他依旧时时都在自厌、看轻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

他这样的想法,在抑郁症人群中非常常见。

凯文·海因斯曾是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他是孤儿,从小在各个亲戚家和救助站之间辗转,生活环境充斥着毒品和酒精,童年异常艰难。

虽然他最终被一对有爱的夫妇收养,在童年的尾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但在成年后,他依旧陷入了严重的精神问题。

“没有人在乎我。”这是凯文常有的想法

那一天,凯文来到了美国的自杀圣地——金门大桥。桥上挤满了观光的游客,凯文在人流中慢慢步行。

“他们跟我挤着走,有的嫌我走得慢,就不爽地超了过去;有一个女人过来让我帮她拍照,拍完她就高兴地离开了。我在心里想:老样子,没人在乎我!”

最后,他选了一处人少的地方,稍作犹豫,就猛地翻出了护栏……

跃出的那一瞬间,他就后悔了。

于是在下落的几秒钟内,他将身体的角度,由头朝下改为了脚朝下,因而得以生还。

凯文苏醒后,看到病床前的养父母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对不起。”

“你不可能孤单。你感觉很不好,没问题,不让其他人对你提供支持和帮助才是问题。”

这是凯文在经历过这次自杀后,劝诫所有病友的话。

现在,在积极的精神治疗下,凯文的状况也已经好转不少。对于自杀,他也坦言“绝对不会尝试第二次”。

抑郁症的杀手锏,就是给所有患者戴上一副滤镜,让我们看不到生活中的任何缤纷,只能看到灰白的他人,和黑色的自己。

就像凯文,明明还有爱自己的养父母,却仍旧认为自己无人关爱,被世界嫌弃。

但世界仍旧是彩色的,我们自己也不可能只有黑色,只是在抑郁症的笼罩下,我们无法轻易觉察。

这时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竭尽全力去摘到这副滤镜,来还原生活的色彩,而不是就此认定世界的灰暗,甚至还想因此放弃生命。

这不是想开了,而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是想不开!

为什么一定要劝我活着啊,反正早晚要死的,早点结束痛苦不好吗?”

每当我发布一篇劝病友积极救治的文章,下面总会有类似这样的评论。

如果每个人都终有一死,那么活着到底有何意义?

在韩国,有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和一头四十多岁的老牛。

两位老人虽然已到耄耋之年,身体也各种毛病,却依旧每日牵着那头更加苍老的黄牛,下地劳作。

老人并未无儿无女,相反,九位子女都非常关心他们,希望他们能卖掉那头老牛,不要再劳作,跟自己去城里安享晚年。

可两位老人坚持不肯。

在他们眼里,如果老了就停止劳作,被子女供养着,就会像老牛一样:明明辛劳付出一生,却因为衰老变成了无用之物,会被人当做负担,急于脱手。

于是他们坚持没有卖掉老牛,也没有停止劳作,而是做好了准备,一直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两位老人一直在努力,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


这个故事,源自韩国纪录片《牛铃之声》

纪录片的导演李忠烈,在拍这部影片之前,也曾深陷抑郁,甚至想要自杀。

但纪录片一拍三年,两位老人和那头老牛的故事,不但治愈了他,也在上映后治愈了所有的韩国观众——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就是让活着有意义!

这是影片让观众们热泪盈眶的同时,也为我们参悟出的道理。

没错,我们的生命非常渺小,与地球46亿年的历史相比,更显得微不足道。

如果将地球的历史比作我们的生命总长,我们的生命,也许只是我们搭乘的某次公交。

虽然我们坐上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就下车,但这显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地方下车都一样,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下车”等同于“上车的意义”。

当我们坐上这辆生命的公交,尽管它只是载我们去向目的地,尽管我们的旅途只是向目的地进发的过程,但过程也一样可以拥有意义:

享受地听歌,安静地看书,聒噪地聊天,或是邪恶地犯罪……

这个过程的意义,只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否定、扭曲、不积极赋予过程意义,放弃本应到达的目的地,中途下车……

这种行为,你问我是想开了,还是想不开?

你说呢?

为什么有些人的性格会突然变得很极端

这是因为自身的生活环境的原因。可能家庭变故,或身边的人因为什么事情变得暴躁后自己也被感染了等等。

标签:  心理 感情 烦恼 心理咨询 心理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