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十几岁的高中生自杀?
时间:2025-10-22 09:16:18 来源:网络
为什么有些小孩会自杀?特别是11至18岁的,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自杀呢?
你是否知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儿童年自杀率位于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自杀,8个自杀未遂。
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较上个世纪,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孩子的自杀率高居不下?
a. 由于学业引起的各种压力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段子: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1500左右,够吗?在美国肯定够,在海淀不够。
段子是编的,但压力是真的。
在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孩子们背负的压力和期望越来越大,走上极端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仅仅最近,就有多个孩子相继自杀。
江西新余,一个11岁男孩因寒假作业没做完,在开学当天跳楼,抢救9天后去世;
河北邯郸,一名高三学生因请假未果,在学校里跳楼身亡;
陕西西安,一名12岁女孩因被老师质疑偷钱,在墙上留下“再见了”三个字后,从20楼窗户一跃而下;
......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有一种很压抑又无奈的感觉。
作家川端康成在《美丽与悲哀》中说:“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
孩子选择一死了之,通常不只是因为单独的事件,也未必是一时冲动,而是由于学业引起的各种压力、情绪逐渐积累的结果。
整天闷头学习, 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受不了。
孩子自杀,对于大人来说是脆弱,对他们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解脱”。
b. 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10-20岁阶段是孩子的青春期,也被称为“危险期”。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觉醒,内心敏感,而且自尊心很强,他们特别渴望证明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如果家长和老师以权威的身份来压制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和冲突,他们又会时常会感到困扰和混乱,特别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
但很多家长只关注成绩,却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也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c. 个体性格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的父母、老师都更偏爱性格外向的孩子,觉得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内向型的孩子,容易发展出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心思细腻、敏感
还记得去年10月,四川广元的一名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
女生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称:“孩子性格内向,事发前没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家人现在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跳河自杀。”
如果女孩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帮助,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
表达可以释放情绪,而未表达的情绪会被埋在心底,在未来因为某一些事情可能被激发,也可能永远的埋在心底,越积越多!
内向的孩子内心更为细腻、敏感,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或许都能引起他们的情绪变化。
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不考虑内向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很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到他们,导致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甚至引发不测。
安徽一名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引发热议,律师如何评价此事件?
在这次的事件当中,之所以一个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的新闻,引来很多网友的热议,甚至争吵就在于整个救援当中,有一些人对救援人员的行为存在着争议。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整个救援过程当中是否存在着不正常的救援行为呢?
这个事件有哪些细节没有被挖掘出来?
很多网友都是看到网上的一段视频才了解了这个事件,同时对于当时就救援人员一些行为非常的不理解。如果仔细观看一些周边报道,就可以发现在救援之前,这个女生前一天已经在这里进行了踩点。明白这个地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在当地女孩儿所自杀的地方,其实每年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溺亡事故。所以这个区域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是为什么女孩儿最后选择在这里自杀。
在这次的时间当中,救援人员有没有救援不力?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一点抓住不放,认为救援人员在整个过程当中并没有使出全力,其实对于这一点,很多网友已经表示了理解。首先就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处于冬天,水是非常冰凉的,救援人员在当时一直想要将这个女孩儿给劝诫回来,并没有想要直接进行强制的施救行为。因为当时并不清楚女孩儿的心理活动状态和他到底想要干什么?所以救援人员一直在不断的试探,但是没想到女孩儿猛然向前方扑去,直接进入到了深水区。
很多人没有游泳过,在深水区,如果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死死的抱住你,你也会逐渐地沉到水底,所以没有做好准备的话,贸然进入深水区救人的话,很容易将自己也给搭进去。不过当地对于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重视的,对于这次进行施救的人员进行了严肃的处理。也希望在以后大家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
如何看待17岁男孩与家人争执后跳楼轻生?
我们已经清楚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有一个17岁的男孩子,他在与自己的家人发生了争执之后,选择自己跳楼轻生的这样一件事情,让许多人感觉到十分的悲痛,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男孩子来说,他选择轻生也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来说,也是让人感觉到十分不能理解的,毕竟对于这样的一个男孩子来说,他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自己去享受。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情况来说,也是让他的家庭父母产生非常悲痛的一种心理的。
对于他父母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很有可能会让他的父母面临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陷入对自己的自责当中。而且对于这样一些情况,其实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现在的一些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成立非常的差,他们通常与自己的家长拌嘴了几句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家长与自己之前并没有什么沟通的必要,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非常严重的怀疑。那么这个时候他们通常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自卑,自负的心理,对于这样一些情况的发生,大家也会感觉到十分的难以忍受。
毕竟对于这样的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就是因为自己的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导致自己选择结束到自己的生命。这样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有重大的打击,有可能会让他们家里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有着不充分的考虑,而且让他们在家里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让他们的父母非常的悲痛,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受的决定。更有一些家庭,他们因为自己的孩子与自己吵嘴之后,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让这样的一些父母,他们也跟随着孩子一起结束掉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会让这个家庭在面对这一个孩子的时候有非常愧疚的心理,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孩子选择轻生,是因为自己的不正确的疏导和自己的一些逼迫,才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情况的发生的。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一个男孩子,他在与家里人吵架之后就选择跳楼的这样一种做法,也是能说明他的心理承受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低的态度了。才有现在的这样一种做法,不然的话他对于自己的这样一些看法,也是有着充分的考量的,不至于说做到现在的这样一种地步。
如何看待学生自杀?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人数成比例增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独生子女的数量加剧,而独生子女普遍(不是全部)特点:娇惯、溺爱、自私、自理能力差、缺少担当、吃苦能力弱、受挫力差、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力不强等等。
2.社会发展变快,科技的繁杂,学生课业压力繁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完全,看问题能力不全面,青少年学生会产生“存在的挫折感”,最终使一个人感觉到“存在的虚无”,而导致厌世的态度,产生心灵空虚、自我茫然,认为没有一件事是有价值的。这种厌倦和虚无的状态是心灵上的失常,是导致一个人自杀的根本原因。
3.青少年学生容易陷入孤独的情绪当中,不懂得合理的宣泄情绪。现代社会压力,父母也会疏忽孩子的身心发展,缺少与他们的有效沟通,无法做到真正的“关心”孩子。致使情绪不断堆积,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一直潜藏在体内,不断地累积,当有一天情绪累积到无法再累加时就会一并爆发。那个时候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其中关于《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如果不及时干预,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
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显得尤为必要,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如何看待高中生留遗书自杀事件?
这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原因是叛逆时期不能承受外界所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抛弃了深爱着自己的父母选择“以死明志”,这种结果带来的最多是焦某的撤职与学校的些许赔偿,而留下的是父母一生无法忘却的悲痛与哀伤。
从事件过程中老师焦某确实存在教育方式与师德问题,焦某的言辞之间让这个正处青春期的少年感受到了生无可恋,本就脆弱不堪的内心变得更加如履薄冰,但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去“惩罚”焦某,着实不应该,也不值得,这样只能是“惩罚”自己的父母。

扩展资料
高中生留遗书自杀:被老师活活逼死
10月13号凌晨,江苏泰州高二学生朱剑留下一封遗书之后跳河自杀,在朱剑留下的这封遗书当中,他写下了对父母的愧疚和爱意,也写下了对爱情的憧憬,更写下了疑似自杀的原因。
朱剑在这封遗书上写道:您的辱骂让我想撞死在墙上,你亲手毁了我的白月光,毁掉了我的救赎。这个您在这里代表的是朱剑的班主任焦某,事后朱剑的母亲徐女士多次到学校去证实朱剑遗书的内容,但是都被拒之门外。
13天过去,朱剑的遗体仍在殡仪馆,课桌上,还刻着:从此再无朱剑。
朱剑今年17岁,在江苏泰州第三高中上学,高一开学一个月之后,朱剑回来告诉徐女士说班主任焦某让学生参加补课,需要一定的费用,徐女士想儿子才高一,没必要让儿子去参加补课。就是因为拒绝了学校的补课,朱剑的高中学习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徐女士回忆说,儿子每次回家对自己提的最多的就是在学校被班主任处处针对,老师没有明说是不是因为没有参加补课,但是儿子能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徐女士说看完遗书才知道儿子跟班主任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深的,早恋被老师发现,而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儿子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