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中医里都有什么奇怪的药引子?

时间:2024-04-03 17:49:36   来源:网络

有哪些比较奇怪的药引子?

太多了,没见过的都是奇怪啊。 中药的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中医处方是以“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就是“使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呢? 引经作用 药引可引导药物对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亏的六味地黄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成味可以引导药物人肾。 增强疗效药引可提高主药的疗效,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方中,常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加健脾利水的茯苓为引,可提高利水功效。 解毒作用 有些药物有一定毒性,加入引药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南星、生半夏加生姜;乌头、附子加饴糖为引,均可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有些药物作用猛烈,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哪篇具体文章中提到庸医开的什么怪药引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中具体提到庸医开的怪药引子:“蟋蟀一对”“要原配”,“平地木十株” “败鼓皮丸”,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扩展资料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琐记》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

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

曾有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父亲的病

“药引子”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药引」是中医中才有的说法,从字面上理解,「药引」就是能帮助中药发挥或增强药性的一种神奇物质,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用到的催化剂。

鲁迅小时候,鲁迅的父亲就生过很严重的病,在家乡绍兴访遍名医,自然都是中医,按照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的说法,那些给鲁迅父亲看病的中医,都喜欢各种奇怪的「药引」,越是名医,所用的「药引」越是奇特——

「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

上边引号中的句子,是鲁迅在《〈呐喊〉自序》的原文,鲁迅先生敢在这么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中如此言之凿凿地写下这样的句子,想必是没有撒谎的。

单从字面上看,这些东西的确是难找,尤其是那个「原对的蟋蟀」,我怎么知道那蟋蟀是不是原配啊?如果我捉到的蟋蟀不是原配而是半路夫妻或露水夫妻,这「药引」就砸了呗?这开出的药方就有可能不奏效了呗?这病人的病就治不好了呗?

果然,鲁迅的父亲还是被治死了。

鲁迅在父亲死后,就决心在长大后做一名医生,鲁迅做过很美满的梦,在留学归来后,成功医治许多像他父亲一样生了病的中国人,在学医的路上,随着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鲁迅先生渐渐明白,中医是经验的医学,这样的医学「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说起来,在解剖学等现代医学基础建立起来之前,全是世界的医学,几乎都是「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咱们常说「巫医巫医」,最初,巫和医是在一起的,都是人们通过世代的经验的积累,来对抗病魔的方法。

人们也不确切知道病人为什么会痊愈,人们只知道曾有人患有同样的病症,并在巫医使用了那样的方法后,这个病人痊愈了。于是,人们得出结论,那样的方法可以治疗那一种病症。

在人们懂得免疫学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人在生病后,还能自愈。所以那所谓的治疗某种病症的方法,很可能是徒劳的,做得都是无用功。

这样纯靠经验发展起来的医学,当然也会有很多合理的一面,但在没有揭示出相应的原理之前,有很多经验纯粹就是无用的医疗方法,因此,在现代医学面前,中医的一些方法,不过就是一些无意的骗子罢了。

在有了现代医学以后,一些中医还顽固地认为,传统的中医就是好,就是博大精深,完全没有不科学之处,这就是有意的骗子嘛。

所以,鲁迅先生在懂了一些西医的知识和中医的知识后,当然会认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标签:  中医学 保健养生 中医 养生保健 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