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孩也要学数学吗?
时间:2024-04-09 09:24:23 来源:网络
古代儿童多大学算术
古代儿童8岁就要学习算术了。
根据《大戴礼记·保博》中言: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意思是古代小孩八岁就要去上小学了,学习认字算数之类的知识以及一些待人接物的礼节。
《大戴礼记·保博》继续言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句话意思就是孩子成年之后,就要上大学了,学习的内容就是射和御了,这个御并不是指驾驶马车(驾照),而是在疾驰的战车上,仍可以弯弓搭箭射中目标,这比驾车难的多。而庙堂之礼,则意味着进入国家治理层面。
算术教育
近现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1903)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
民国初年(1912~1913)公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授簿记。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将小学、中学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
初中数学讲授算术、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授平面三角、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平面解析几何(高中曾分文理两科,部分理科加授立体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这个学制基本沿用到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课。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古代人学数学之类的学科吗?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无论天文、水利、建筑,乃至商业、日常生活,都须臾离不开。如果没有相应的数学教育,中国不可能长时间在世界上保持文明的领先地位。事实上,中国早就存在数学教学,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教育制度。
西周时期针对贵族子弟开设的教学科目“六艺”中的“数”,便是一种早期的数学教育,而平民所学习的“小艺”中,也包含了“数”。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蓬勃发展,《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相继问世。同时,数学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北魏在中央官学中专门开设的“算学”,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的数学专科学校。这意味着算学被列为基本的国学之一。
隋唐时期,中国首次建立起正式的数学教育制度。隋文帝时期,中国在国子监设立了算学馆,在算学馆设算学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8人,并制定了专用的数学教材《算经十书》对学生进行讲授。唐贞观年间,算学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专门设博士2人,助教1人,学生30人,八品以下子弟以及庶人喜欢算学、年龄在14~19岁之间者都可入学,学习期限9年。
从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以筹算为主要工具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中国数学达到最高境界,与当时的阿拉伯数学一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在数学教育方面,在科举考试及太学、国子监等学校中都有专门的算学考试。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削减数学内容。失去国家的政策鼓励之后,数学教育也出现衰退,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衰退,落后于世界了。
在古代,几岁的孩子就可以上学, 刚开始学的是什么,数学呢
入学年龄大概在六七岁,开始学的是启蒙识字教育,约一二年,二是读书教育,约三五年,三是作文教育,约五至八年,四是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现在我们上学学科有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古代孩童在私塾都读那些书?
在私塾都读书,我认为,古代孩童在小的时候要读一些启蒙性的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当年龄稍稍偏大一点的时候要读诸如《四书五经》一类的书籍,为科举奠定基础;另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写诗歌、写文章、科举技巧等。
学习,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而在古代,那时候教育没有得到普及,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参加官学,差一点的参加乡学,还有的在私塾里读书。
孩童在私塾里读哪些书呢?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类:
通俗读物
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于深奥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这时候要拿一些浅显的读物来读,比如《三字经》。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书五经》
等孩童大了的时候,大致长到八九岁,要读《四书五经》这一类的书籍,一是要培养自己的心志,立志成为一个对于国家有用的人,而《四书五经》在古代是一部经典的治世良方;另外读这类书籍,也是为了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学习如何写诗歌、写文章、科举技巧
有的小孩子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才能必然要通过写作、表达展现出来。除了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写作的技巧,这样才是完整的、统一的一体。另外应试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