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母乳宝宝按需喂养,会喂过量吗?
时间:2025-10-27 17:50:25 来源:网络
母乳喂养会过度喂养吗?该如何避免喂养过度?
每个妈妈都特别照顾自己的宝宝,我也是,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手妈妈来说,在给宝宝喂奶的问题上,她们很谨慎,也很迷茫。少喂宝宝,怕宝宝饿了影响宝宝身体发育。给宝宝喂太多了,但是我怕增加宝宝胃肠道的负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母乳喂养的宝宝会被过度喂养吗?

是否过度喂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奶粉过浓会导致宝宝体内细胞外液过多,细胞内液体减少,导致慢性口渴,增加喂养次数。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过度喂养。当母亲认为婴儿吃得更健康时,可能会导致过度喂养。
母乳喂养也会导致过度喂养,但这是罕见的。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虽然对吮吸的需求很高,但可以“控制”他吃的每一口,而不是奶瓶喂养,即使他不想吃,也要继续吃。如果宝宝长时间吸母乳,很容易吸回乳汁。背奶中脂肪含量过高,容易有饱腹感,所以宝宝会停止吮吸。而且母乳一般都是费力吸的,宝宝不容易吃,也很难吃。当然是要休息的,一般不需要再吸了。但是,如果母乳被吸进奶瓶给宝宝喂奶,也可能会被过量喂养。

如何判断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过度喂养?
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过量喂养,其表现就是消化不良。宝宝的大便是水样便,常带泡沫和绿色。宝宝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导致宝宝胀气,宝宝胀气绝对会让身体不舒服,而且会引起哭闹。宝宝体重增长过快,生长曲线超过标准曲线上限。也有一些宝宝因为过度喂养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导致体重下降而不是增加。

所有孕妈和新妈妈都要努力学习,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配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宝宝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期太长。父母应该避免用食物来安慰和鼓励婴儿。
母乳喂养会存在过度喂养问题吗?
过度喂养在母乳喂养阶段不会发生,其实宝宝是很聪明的,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是饿了,是不是饱了,当宝宝吃饱了之后,就不会再吃了。其实,母乳喂养的宝宝有的时候也会自己控制,不会像奶瓶喂养的总会不得已的吃进去。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吃的时间久了,就会很累,就需要休息,这样就不会自己花力气吃撑了。 过度喂养对宝宝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可以加重宝宝的消化功能的负担,往往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另外,过度喂养还会造成宝宝脑疲劳,因为,给宝宝吃的越多,胃肠里面的血液就会越多,就容易造成宝宝脑供血不足,对宝宝大脑危害很大。 过度喂养也是导致宝宝肥胖的主要原因,而且过度喂养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大脑,造成宝宝大脑早衰,也就会影响到喂母乳宝宝一直吃会不会过量
过量喂养母乳可能导致宝宝肥胖或营养不良,因为母乳对婴儿的吸吮要求很高,所以每吃一口都是自己的“控制”,而不是像奶瓶一样不小心吃。如果母乳婴儿长时间吮吸,很容易吸吮后吐奶,在奶脂肪含量高之后,很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停止吸吮。 而且母乳通常更加费力,而且宝宝吃得太饱的话,一般会休息,就不再努力让自己吃,但是,如果将母乳吸入瓶中喂养婴儿,则也容易过量喂食。 其次过度喂养就是形容吃的营养素超过了宝宝身体维持代谢动态平衡的需要,传统的过量喂养是指过量摄入奶引起的综合症,主要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是:大但跟水一样,会有泡沫和绿色在大便中。还会呕吐,吐奶,宝宝常常有因肚子痛或肚子有气而使宝宝哭闹,宝宝体重母乳喂养会过度喂养吗?如何避免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婴儿吃的过饱,吃的太多,从宝宝外形和体重上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胖乎乎的,胳膊腿像米其林轮胎,大人看着都觉得小宝宝真有福,胖嘟嘟的真可爱,殊不知小宝宝有可能是被“过度喂养”了,小小的胃正被撑得大大的。

产生过度喂养的原因
1.大人把觅食反射当做宝宝饥饿的信号
新生儿都会有一个原始反射叫:觅食反射,这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本能,当我们用手碰触宝宝嘴唇四周时,宝宝会张开嘴好像就要吃奶的样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就以为是宝宝饿了,那就错了,当宝宝吃饱以后,我们再碰触时,宝宝依然会张嘴。
所以,不要用这个方法来判断宝宝是否饥饿了。
2.大人忽略了宝宝的吸吮需求
小宝宝们有时候需要通过吸吮来获得安全感,也需要通过不断吸吮来锻炼自己主动吸吮的能力,所以,有时候如果发现宝宝吃奶的速度变慢了,有一口没一口的吸吮,“嘬”着乳头,说明宝宝在寻求安慰,而不是还没吃饱。
3.大人无法准确判断宝宝的哭声需求
如果宝宝哭了,大部分人都会直接联想到是不是饿了啊,快给喂奶吧,但是,对于一个不会说话,不能自如控制自己身体的新生儿来讲,哭是表达意愿的唯一方法和途径,但是,大人们总觉得宝宝们是饿了。
实际上,哭了也有可能是冷了、热了、尿了、拉屎了、腹痛、惊跳反射。

如何避免过度喂养
1.掌握喂养的基本规律
母乳喂养虽然是按需喂养,但是出月子后,也是有基本规律的,2-3小时喂养一次,每次单边吸吮15分钟左右。等到宝宝4个月以后,按需喂养就可以变为按时喂养。
母乳喂养最终会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宝宝吃多少,妈妈产多少。
妈妈可以记录宝宝每次吃奶的时间和时长,有了这些数据,就能掌握宝宝的吃奶规律了。
2.能够准确把握宝宝饥饿信号
宝宝如果是饿了,不会突然就开始大哭,一定是会经历一个过程,有点饿到很饿了再到饿急了,从哼唧,身体扭动,转头张嘴找奶到情绪开始急躁,身体扭动幅度变大最后到开始哇哇大哭。
妈妈只要细心观察就能看出来宝宝饥饿的程度,最好在宝宝刚开始有点饿时就喂奶。
3. 能够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母乳喂养虽然不知道每次宝宝吃了多少,看起来没有奶瓶的刻度精准,好把握,但是,妈妈的乳房是智能的,这是生命本能,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信号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 每天小便6-8次,尿液清亮
· 妈妈喂完奶乳房变松软
· 宝宝单边吸吮15分钟左右,有节奏的吞咽声
· 每天喂养8-12次
· 宝宝吃饱以后表情满足,身体放松
4.用妈妈的手指代替乳头提供吸吮需求
如果发现宝宝吃饱了但还在吸吮乳头,妈妈可以用自己洗干净的,修剪过指甲的小手指,指腹向上,从宝宝的嘴角划入嘴里,抵在宝宝上牙龈处,使宝宝嘴巴张开,吐出乳头,然后让宝宝吸吮妈妈的手指。
当宝宝学会吃手以后,就可以通过吃手来满足吸吮需求了
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喂多少次?如何确定喂奶量?
妈妈总是但是宝宝会吃不饱,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更是担心奶不够宝宝吃,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每个宝宝的吃奶量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方法就是看宝宝体重增长是否正常。只要宝宝体重增长正常,每天排尿不少于六次,精神状况良好就可以。

0~3岁宝宝的吃奶量
1、新生儿按需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新生儿期时提倡按需哺乳,奶量会自动调节,一般宝宝体重不会增长过快。人工喂养的宝宝,经常容易过度喂养,宝宝的体重增长过快。宝宝在婴儿期过度肥胖,会增加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成年慢性疾病的风险。所以,宝宝不是越胖越好,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才是最好的喂养效果。

2、1-2个月宝宝的吃奶量:母乳喂养白天2-3个小时喂奶一次,夜间如果宝宝睡得好,可以4-5个小时一次。人工喂养的宝宝,每次喂奶量约为120ml,可以3-4小时喂奶一次,每天总奶量为500ml-750ml。
3、3-4个月宝宝的吃奶量:纯母乳喂养白天可以3-4小时,夜间次数逐渐减少,为断夜奶做准备。只要宝宝体重增长正常,就说明母乳够吃。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奶量为700ml-800ml。
4、5-6个月宝宝的吃奶量:体重每个月增加500g左右,说明母乳充足,一般在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奶量800ml-1000ml,为了预防肥胖发生,不主张超过1000ml。
5、7-8个月宝宝的吃奶量:每天4-5次奶,每天奶量要800ml左右,2次辅食。
6、9-10个月宝宝的吃奶量:每天4-5次奶,奶量每天保证700ml-800ml,2-3次辅食。
7、11-12个月宝宝的吃奶量:每天3-4次奶,奶量每天保证600ml-800ml,2-3次辅食。
8、1-2岁宝宝的吃奶量:奶量每天500ml左右,3次奶,早晚各一次奶,下午3点左右一次。三餐食物,同成人用餐时间。
9、2-3岁宝宝的吃奶量:每天奶量350ml-500ml,2-3次。

晚上要不要叫醒宝宝吃奶?
1个月以内婴儿,有的宝宝夜间睡眠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叫醒宝宝吃奶,夜间吃奶间隔不能超过4小时,这样做除了促进母乳分泌外,还可以避免宝宝低血糖的发生。
1个月以后,夜间吃奶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如果宝宝不醒,就不用叫醒喂奶了。
奶中蛋白质和钙含量比较高,是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来源,添加辅食后不应影响吃奶量。每个宝宝的食量纯在差异,各不相同。只要宝宝的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精神状态好就说明宝宝吃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