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

回避型如何走出对焦虑型的怨恨和愧疚?

时间:2024-05-28 17:49:32   来源:网络

回避型的人,该如何自愈呢?

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评价,以及鼓励自己,勇于突破自己。

回避型的人其实是自卑和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如果自己想要治愈这种回避型的人格,就必须要正视自己,要提高对自己的评价。在心里以鼓励自己,在行动上突破自我,走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

一 我认为想要治愈回避型人格就必须要正视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评价

在社会中我们看到一些回避型的人格,其实他是很不自信的,也会感到很自卑。所以如果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就要去突破这种人格,要有坚定的信心来自愈自己。首先你要正视自己,要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优势。不要总是看到别人是十全十美的,看到自己就好像是非常懦弱的,然后一无是处的,这样久而久之你自卑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然后越来越不自信。

二正确认识自卑的危害,摒弃自卑心理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感觉到很自卑,那么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唯唯诺诺的,然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因此也会受到别人的欺负,然后自己也不会反抗,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然后过于谦让别人,这样自己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也会暗自感到伤心。 这些都是自卑带来的危害,所以你要正视自卑的弊端,而摒弃自卑心理,让自己从心底里面去抗拒它,去打败它。

三鼓励自己走出去,多学知识,多交友

综上所述,自愈回避人格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走出去,在社会中交各种各样的朋友,然后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及大胆的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在家的时候多学知识,然后在交友的过程中,如果你把别人不会的东西展现出来了,人家就会赞赏你表扬你,这样你的自信就会增强,从而改变自己的回避型人格,实现自愈。

作为回避型人格怎么和焦虑型人相处?

首先,我想告诉你,回避型的人会害怕一种场景,就是赤裸裸地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下,回避型的人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
她不愿意自己的脆弱被人看到,所以会拼命地掩饰自己的脆弱,表现一切都正常的状态。
而焦虑型的人正好相反。
焦虑型的人就总是很喜欢一下子一竿子插到底。
比如:在我的情感咨询课程中,我的课还没讲完呢,有的人一下子就要答案了,那其实这样的同学在听我课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成长。
其实矛盾焦虑型的人很难获得长久的欢乐,因为他们内心总是害怕失去对方。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松子连和男朋友做爱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向男朋友求证,到底爱不爱她。
对她来说,她不光需要在身体上能确认这个男人是想要她的,而且她也要男人在言语上不停的对她说爱她。
因为她内心的洞太大了,即使不停的满足它,但是那个洞还是一个无底洞。
靠满足是永远无法真正成就一段关系的,因为焦虑型的人需要面对的,是他内心里对于被抛弃的恐惧。
如果他无法跨越这个恐惧,那就会无止境的去连接,这样他才能感觉到安全。
简单来说。
* 回避型的人就像是“鹿”,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会跑的很远。
* 焦虑型的人,像是一只“老虎”,他需要扑到鹿,如果不扑到鹿的话,他会被饿死。
于你们而言,这世上有两种最可怕的东西,一种是被抓到,一种是被饿死。
所以,焦虑型的人永远会担心没有东西可以填补他的内心,他会被饿死,会因为空洞、空虚、空乏而死。
而对于回避型的人,最害怕的是被抓到,是他的世界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
好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思考你说的这个问题——回避型和焦虑型如何相处?
* 这就好比是在问,怎么才能让鹿主动靠近老虎?
你想想,如果就直接采取老虎一贯的方式,那鹿肯定会跑。
什么时候,老虎可以停下来,然后拿出一把草来,他不动,让鹿来掌控局面,让你去找他,而不是他来找你,你们的游戏规则变成这样之后,那么,交流才可能达成。
如果是他永远去追的话,你肯定永远不停,然后他就也不会停,就只能是“一追一逃”的死循环。
* 或者反过来,让回避型的人敢去冒险。
当你敢回过身来去面对那个老虎的时候,也能解决这个“追”和“逃”。
其实这个策略很简单,但不一定好做,就是追的人不追,逃的人不逃,俩个人有一个共识,一起来面对这个“追”和“逃”给他们带来的恶果,然后尝试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行为模式中尝到甜头,就可以开始这个新的模式了。
不过这个模式的学习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咨询里面,如果是夫妻一起来咨询的话,可能需要十到十五次甚至到二十次左右的咨询,大概每次需要咨询一个半小时,大概是经过三、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因为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码需要一百天的时间。
很多时候,矛盾焦虑型会把回避型的人妖魔化成冷漠无情、没有人味、没有人性、始乱终弃的、榨取他人利益的自私之人。
而回避型的人会把焦虑型的人妖魔化成一个永远喂不饱的黑洞,一个所求无度的疯狂泼妇,认为她会对他进行全面的破坏和控制,不会给他自由,要么太弱、要么太强,总之是把他所有的空间榨取干净的人。
如果两个人都把对方妖魔化,那么沟通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开始了解了彼此,比如说焦虑型的人停下来去听听回避型人的内心,了解到所谓冷酷麻木,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无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
焦虑型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人被曝光以后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女孩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涌出一大群男人看她身体的那种恐慌感。
而回避型的人也很难去体会一个小孩被扔在无人区里,没有任何人,甚至连狼和其他动物都没有,空无一物的那种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双方开始分别理解这两种痛苦的时候,你们的交集才能产生。

感情中焦虑型遇上回避型怎么办,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焦虑型遇上回避型怎么办?依恋行为在离开时尤为显著,因此美国闻名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通过观察婴儿在离开和团圆时对母亲的反应,将母婴依恋分为四种类型:安全焦急型、回避型和恐惊型。依恋类型主要是指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感知和反馈的习惯,简朴来说就是与恋人相处的风格。主要有三种类型:安全型、焦急型和回避型。成人依恋研究职员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更轻易被焦急型依恋的人吸引。焦急依恋是一种依恋关系。就是用焦急来掩饰被抛弃的恐惊。有焦急依恋的人可能会由于父母对他们的反应方式不及时、不一致或时差反应而长期处于被忽视或被抛弃的恐惊之中。

01那些焦急和回避的人相爱并互相残杀。

从心理学上讲,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主意和情绪被称为低级情绪,而表达和被表达的则是次级情绪。事实上,不管是对于焦急型依恋仍是回避型依恋,对被抛弃的深深恐惊都是他们的主要情绪,但他们通过不同的次要情绪来表达内心的恐惊:例如,焦急通常是——怀疑、诱惑和敏感;回避型通常是——反抗、疏远、冷漠。我们还会发现两者有几个共同点:不信任、不真诚和对彼此的怀疑。

02打破内心的爱情模式,鼓励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加乐观(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一般是恋爱中的高敏感、低要求。你害怕受伤,过度的自我保护,这会让你错过良多和对方深入交流的机会。因此,当你在亲密关系中碰到矛盾和难题时,你会抛却。当你喜欢一个人,溘然觉得对方分歧适,你可能要改变或者分手。这时,你的“保护系统”可能会被激活。保护:我觉得自己不爱对方,所以故意压抑自己的情绪。你内心渴想亲密,但你老是压抑自己的需求,所以你需要突破的是对自己和对方更有耐心,没有任何原则题目。同时,在亲密的关系中,你需要更加积极地思索一切。

03回避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

即使每一个回避对象都能理解回避者由于各种原因独处的感慨感染,但不清晰,老是太伤人。面临对象的溘然冷淡,即使是安全感爆棚的人,也难免会患得患失。尤其是回避对象会在对方的胁迫下说几句肺腑之言,让对方最后鼓起的安全感瞬间被打破。改变回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假如你愿意的话,做好以下几点是比较轻易的。想一个人的时候,告诉伴侣“我很爱你,但我现在需要一个人”;不管如何,即使忽略对方,也不能被言语攻击。与其用言语伤人,不如复制粘贴“我需要安静”给对方表达不满。

回避型人格应该如何克服?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

(1) “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 “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 “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自我认定,在开始人格偏离之前还是优秀的,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

分析原因,建议先找客观原因,就是找别人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原因。

自我认识,慢慢提高认识找主观原因,明白自己身上的缺点。

制定目标,发扬自身优点。给自己做规划,学习什么,学成之后做什么。

关键是“靠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肯定自己,希望你尽快走出困境。

如何克服“回避型人格”

前不久,读高三的小虹陪同学去商店买护肤品,护肤品推销员说她皮肤黑,需要用进口的一种润白乳。其实,小虹一直为自己皮肤较黑苦恼自卑,自从被人说“黑”以后,小虹情绪特别低落烦乱,不但感觉自己丑陋了许多,甚至认为自己整个生命都暗淡了许多,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和信心。此外,小虹最近总是感到浑身无力,打不起精 【心理分析】小虹总觉得自己长得太黑,是一种强迫心理,这是她的回避型人格引起的。 回避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到他人事务之中;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心理自卑

标签:  心理 心理咨询 焦虑 心理学 感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