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

看了武志红老师的视频和一些书籍,有时候感到不适。(裂开)很好奇武志红在心理学界到底是怎样的地位呢?

时间:2024-06-01 11:44:01   来源:网络

为什么学校里不推荐武志红

对于武先生的书籍以及相关培训课程,不推荐多看多学。

如果是想入门了解一下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看看武先生的《为何家会伤人》、《心灵的七种兵器》这两本即可,不推荐大量深入去看他的书。

为什么?

首先,武志红大量书籍的主题很单一,基本都是在反复探讨和说明一个主题——原生家庭。

而且这些书籍的是带有鲜明的武志红特色,有着其局限性。从武志红,李雪,包括张德芬的书籍,尤其李雪,其实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并未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他们内心对原生家庭还有着大量的情绪,他们还不能客观理性看待原生家庭。

沉溺于此类书籍会让人陷入宿命论中,陷入原生家庭的自哀自怨中,陷入一种悲观无助的情绪中,而无法看到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自我突破。一个人如果还活在仇恨原生家庭中,谈起原生家庭就满是愤怒哀怨,其实他是难以成长起来的。

回顾和剖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探究和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谁?——这是探究原生家庭最重要的目的。

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现在的自己,但是未来的我是把握在我自己手中。

哪怕原生家庭造就了我们自身的一些局限,但是我们是可以突破和超越的。

就犹如前段时间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名一样,我的前半生也许由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所决定,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我的后半生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有充足的决定权。

一个成熟的人,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归于原生家庭,不归结于有局限的父母那些有局限性的养育方式。

很多人看完后,都会说:对于原生家庭,已经不想再谈,知道虽然原生家庭对自己有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已经没有关系了,相信自己有能量来突破自我。

原生家庭的伤害一点也不可怕,多多察觉,迈出自己的舒适区,非常期待后面的界限课和幸福课,期望跟着课程更新自己的认知,重塑三观,做自己的父母!

一个不成熟的人,会认为原生家庭决定了自己的终点。

一个成熟的人,会把原生家庭当做自己的起点。

作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不应该沉溺于过去,逃避未来。其次,武志红书中充满着大量的灵修和灵性体验,这些已经远远偏离了科学心理学范围。过去十年,民间对心理学的了解很大部分比例就是灵修和灵性体验。太多人一提起心理学,马上就会认为灵修和灵性体验就是心理学。其实灵修和灵性体验部分,已经偏离了科学心理学的范畴。武志红本人也对科学心理学思考方式颇多微词。

虽然目前科学心理学只能解释非常狭窄的心理现象,它之外存在着大量无法证明亦无法证伪的理论假说和哲学思考。

但是,目前学习和实践的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此类科学心理学,都是采用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来指导普通人的生活。

既然科学的方式已经能解决问题,我们又何必去追随那些“很玄,实践结果还有待验证,从未有过科学论证”的灵修灵性体验呢?

最后,武志红的书基本都是在探究问题,并未系统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综合上几点,所以不会推荐大家多看武志红的书,建议朋友们以一个开放性学习心态,多看多吸引其余科学心理学的书籍。

开放性地学习,批判式地思考,选择性吸收,最后构建出对自己人生最有帮助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为什么我不爱读武志红

赵小明:武志红催眠人的手段谁都比不过! 【赵小明 ,一个专注反对武志红的心理学家】 其实,武志红之所以成为网红靠的全是套路。那么,武志红是如何让你被套路的呢? 第一阶段:巴纳姆效应 要你相信一种不靠谱,必须首先让你觉得它有点靠谱! 武志红生产出的内容一定是让你觉得可信的,戳中你的痛点的,目的是第一时间抓住你的内心——还挺靠谱的呢!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都有一种很容易相信笼统、概括性、描述性内容的特征,即使这个描述非常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我”。 巴纳姆效应最早的时候也被称作星象效应,它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是人们从星象学的一些暗示性中研究发现的。关于它的研究实验是这样进行

如何评价武志红?

武志红这个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个人经历

1992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

1996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武志红,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

曾在《广州日报》社工作,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如何评价武志红

赞同认同武某的群体,家庭或情感都有不完美的经历,武的高明之处是在与利用求同的心理,把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经历,用个人至上的方式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个例,以博得认可。同时必须说明的是,此人以此牟利。一百个不幸的遭遇,会有一百个不同的人生。这不能代表所有人生都是不幸的。为什么不拿幸福的人生来找到共性,去寻找未来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是一味放大过去的缺失和不幸,那只会让简单的人陷入更痛苦的深渊。远离武某,有毒 消极的作用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爆发,从更多层次的考量,武某的论调,说浅了哗众取宠,说深了是反社会,反人类。究其直接目的,是为了牟利。利用曝光率获得眼球,成为公众人物,并以此谋取极大的利益,成就自己的目

标签:  心理 心理学 学习 文学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