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
时间:2025-02-02 17:49:24 来源:网络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意义?
很多病人都会很不明白,我在家里对血糖有定期检查,对其他的控制程度也很了解,而且对定期体检也很了解,这是不是医院想赚更多的“检查费”啊,如果病人这么想,那么就被忽视了,不重视自己的健康表现,直说一些,因为我说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和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烂脚患者,及时进行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的体格检查,可以及时改善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最新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诊断标准,只要这个指标≥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国内外专家都一致认可,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监测病人对治疗的适应性方面应用较广,糖化是人体的血糖的金指标。即是人体血糖的加权平均值,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能造成加快患者的并发症。单纯的血糖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血压血脂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但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以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合反应形成HbA1c酮胺化合物。
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吗?
糖尿病的病人是需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因为我们平常抽血的血糖只能反映当时那个时间点的血糖指标,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糖尿病病人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当然前提是患者的没有贫血的情况,这样的话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才是在可信的范围之内的,如果说患者有贫血的话,糖化血红蛋白测出来的值可能是偏低的。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6个月查一次,对于血糖控制不好的,我们建议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因为糖化血红蛋白的话正常范围是6%,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一般要将它控制在6.5%~7%范围之内,甚至要将它控制在6%以下正常范围,这样会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它是指红细胞存活过程中血红蛋白和己糖缓慢而持续的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因为这个反应过程非常缓慢且不可逆,它的产生不受血糖暂时升高的影响。因此,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尿糖波动较大时,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取决于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持续时间。其代谢周期约为60天,反映了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不能提供每日血糖的动态变化。
1、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能真实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近期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几乎不受空腹和胰岛素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这被称为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2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尿病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长期不稳定,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增加血脂和血液粘度,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诱发糖尿病肾病。如果眼睛的晶状体被糖基化,就可能发生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医生为您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要了解整体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血糖不能代替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就像秒针和时针的关系一样。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数千个瞬时血糖的平均值。因此,必须结合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患者的真实血糖水平。
4为什么是低血糖血红蛋白?
英国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降低21%,心肌梗死减少14%,心力衰竭减少16%,中风减少12%,截肢和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43%。降低血红蛋白这是怎么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理解。糖尿病患者常听医生说要检查糖化吗?糖基化是糖化血红蛋白。他的主要目的是看看你的血糖在过去两三个月里是如何控制的。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往往说明血糖控制较好;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说明近2~3个月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高,对照越差。
因此,临床医生会根据您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C肽水平及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给药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四项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血清C肽,糖尿病患者应予以重视。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可引起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DN);还可引起血脂和血粘滞度增高,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不论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的预测情况,还是糖尿病病人的筛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UKPDS)均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评价指南,且都充分肯定了强化治疗在阻止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 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 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3 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4 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 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且需调整方案者,应一年测4次。另外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妇女,初期每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满意后,应每6~8周测1次,直到受孕。同时还应该注意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或用心得安、吗飞、双氢克脲塞等药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而用大量阿司匹林、维生素c肾功不全,甲亢者可使其增高。应综合考虑,做到全面衡量患者的整体情况。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不能取代糖耐量试验,可作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此外还要注意 ①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正常。若糖化血红蛋白增高预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②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患者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③对妊娠糖尿病仅测定血糖是不够的,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使其保持在8%以下。如此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④指导治疗:如已测定了某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可推算出平均血糖的水平,再用推算值与同一标本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出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时,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影响较大;当在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当大于8.5%时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很高者需要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水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大于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小于8%侧重改善餐后血糖。如若空腹血糖高于7.1mmol/L许多,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表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需调整治疗方案。反之,若空腹血糖低于7.1mmol/L,甚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则表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治疗方案不变。因此,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