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精神障碍患者有什么生病以来的感动?

时间:2025-11-03 09:16:14   来源:网络

精神病有哪些情感反应?

  精神病的主要症状有4种,首先患者的思维会出现问题,患者会无法有条理的说话。然后患者会变得情感淡漠,丧失同理心,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和亲人疏远。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晚上的时候会有睡眠障碍。
  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会因为压力大无法排解的原因,而出现精神病的症状。其实精神病并不是什么丢人的疾病,这只是正常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和普通的疾病没有任何区别。但精神病很难被人察觉和区分,那么精神病有哪些症状呢?
  一、精神病有哪些症状
  1.思维破裂:精神病患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完全会没有逻辑,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患者的思维会出现明显问题,患者无法根据时间顺序或者某一顺序将事件联系在一起,说话的时候一般有头无尾。这样就给交流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情感淡漠:精神病患者的同理心会变得很弱,甚至有一些患者会完全丧失同情能力。这些患者对亲人会变得非常疏远,而且非常冷淡,甚至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也不关心自己。有一些患者会不吃不喝,每天只是躺着,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未来发展。
  3.幻觉妄想:较为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患者常常会听到周围有一些奇怪的声音,有一些患者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评价他。但是他们妄想的事件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很多患者会因为幻觉和妄想出现危险的行为,比如说自杀或者是攻击别人。
  4.睡眠障碍:精神病也会导致患者睡眠出现问题,每天晚上难以入睡,就算睡着了,也变得非常容易惊醒。
  二、精神病的成因
  1.先天性格:有一些精神病患者的先天性格就不是特别健康,比如说有些患者过于内向,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忍着,长时间这样下去就会突然爆发形成精神病。
  2.外界因素刺激:外界的刺激也很容易诱发精神病,比如说父母离异或亲和人死亡。
  3.遗传因素:近亲有精神病史的话,那么自己得精神病的概率就会更高。

神经病有什么症状?

精神病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例如躁狂抑郁症表现:

1、情感高涨

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时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表现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者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现为愉快而在后期则转换为易激惹。

2、思维奔逸

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病人言语增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随境转移。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可以出现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可在夸大的基础上产生被害体验或妄想,但其内容一般并不荒谬,持续时间也较短暂,幻觉较少见。

3、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内心体验与行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病人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或搞恶作剧,好管闲事,整日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尽管自己感觉什么都能干成,脑子灵光至极,但由于不能专心于某一事物之上,因而成事不足甚至败事有余。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有时到处惹事。

4、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病人性欲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由于活动过度,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老年或体弱病人。轻躁狂病人可能保持一定自知力,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

扩展资料:

很多人只知道精神疾病,却不了解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疾病,也不知道很多精神疾病是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99.4万例,包括六类精神障碍疾病。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宣传活动上,与会专家共同发出了“关注精神卫生,共建美好未来”的倡议,指出精神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并应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精神疾病已成全球性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认清躁狂抑郁症4大表现

真实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超乎你的想象



真正精神疾病的痛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说活在世间的人,都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不易,但是如果不曾患过精神疾病,是很难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令人绝望的痛苦的。

首先,来自生活和现实等其他方面的痛苦,都看得见,摸得到,说出来也有人相信,别人大多会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也能让人理解,别人可以感同身受。

而精神疾病的苦,却不能。

这一点和其他形式的痛苦都不一样。

精神的疾病发生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看起来似乎不疼不痒,不关乎要紧,但它比任何发作在身体上的病症都更痛苦,更致命。

精神疾病之苦,让人苦心智,乱所为,行动颠倒,神志丧失。

是不是有些像孟子曾说过的话?

翻译成白话文,成就大事的人,在成功之前总是会内心受到痛苦的折磨,经受各种劳累饥饿,或是人生坎坷,遇到总是不顺利的困境,这样的话方可以磨练他的意志,增加他的才能。

但这话套在罹患了精神疾病的人身上,却格格不入而且尴尬。

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都遭受着巨大的痛苦,那些伟大人物在成功之前所遭遇的“内心磨难”有很多他们都承受了。

但是他们却没有换来后面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他们大多没有成功者的成功,却遭受了成功者的磨难。

有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很多患者所受的苦,的确会白白受了。

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能力丧失,导致最后在 社会 上成为弱势群体。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有些人成为弱者是因为自身原因,而 精神疾病患者成为弱者,有很多却只是因为不幸

这个世界,不公平是常态。


其实再多的描述,都不容易真实刻画精神疾病的痛苦。

没有真正罹患过精神类疾病的“正常人”,早已习惯了自己是自己心灵主人的事实,超出常识理解的此类病症,令他们很难想象,真正的令心灵失去控制的疾病是怎样的。

也许有些人会说,普通人也有很多的麻烦和困难,即使精神 健康 正常,也同样会遇到生活的不易、求学和工作的辛苦、家庭感情的变故、养家糊口的艰辛,以及 社会 人性的险恶、人生意外的不测等等。

看起来,哪一项也都不容易应付。

没错,常人自有常人的烦恼。但问题的关键,一个人如果精神是健全的,心理是 健康 的,那么以上的困难,都是能够想办法面对和解决的,不会真正意义上的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

而患有精神疾病则不然(这里并非指所有的精神疾病),常人所面对的任何一项人生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困难都放大了无数倍。

这是最痛苦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站在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我深知心理,尤为是一个人自发的主观能动性对他的重要性,但是, 心理本身就是大脑内的化学物质来提供生理基础 ,才能够发挥作用。

当大脑生了疾病,心灵的功能便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甚至患者作为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受到侵蚀,对于人类来说, 要用一颗残缺的心灵应付世界,这是多么艰难而困苦的事

当然,精神疾病也是分很多类的,有些精神疾病的痛苦程度大一些,有些精神疾病痛苦没那么强烈,这和病的类型相关,这篇文章不赘述,仅是让人了解到真实的精神疾病之苦,足矣。

精神疾病患者的求学、工作、感情、成家、生子、快乐……任何一项都是艰难无比,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但对于患者来说,往往都是远在天边的梦想。

而真正尊严和自我实现,更是随着疾病的发作,缥缈如烟,与自己毫无瓜葛。



我曾经在精神专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过住院超过二十、三十年以上的患者,这些患者基本上已经丧失了 社会 功能,在最美好的时光里,患上了这类疾病,一辈子都毁了,令人唏嘘感慨。

举个例子,老李(化名)是我认识并且攀谈过的一名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已经30多年,他在年轻的时候,大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有一次在街上和人争吵,被人诬蔑为小偷游街示众,失了脸面,那一天他受了刺激,从此发了病,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我们不来探讨老李的病症,也不追溯他的生物学病因,只说透过这件事,看到了 精神疾病患者丧失的人生中种种的美好


即使这样,很多人仍然是不理解,觉得像老李这样的人是“心眼太小”,“想不开”,要是换做一个厚脸皮的人也就不会这样了…

其实啊,这是大错特错,精神疾病发病的机制非常的复杂,单纯将发病原因和患者本人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问题挂钩,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

而真相是,一旦罹患了精神疾病,就像是出了一场车祸一样不幸,无需责怪患者,追问病责。

摊上某一种精神疾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都是巨大的痛苦和打击,这个时候,唯有打起精神,去尽早治疗,抓住黄金时机,其他的都是次要。



大家对精神病人有啥看法?他们算是可怜人吗?

精神病是折磨精神的一种病,比一般的生病还要痛苦的,我有一个嫂子就是精神病人,但她算轻的那种,她说话清晰,有条理,我完全不觉得她有什么问题,但因为嫁过来时,大家都知道了,就有一些人对她态度不好,跟她说话都高人一等的,她做什么感觉都是她的错一样,她婆婆也老是说她,她经常要做农活,她的婆婆和老公都很勤快,她就要跟着干活,觉得她有点可怜,没有尊重,每天还要干活

我是精神病人现在病好了,可是对住精神病院时候的经历无法释怀。我需要一个人安慰。你可以吗?

在生病以后,往往思绪烦乱,情绪波动,尤其是患比较严重的疾病住进医院的病人,更会顾虑重重,感到寂寞孤独和愁闷。病人家属也会胡思乱想,六神无主。因此,亲朋同事如能经常前去安慰病人和病人家属,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和文章。 首先,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可以先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 “你的精神很好。

标签:  精神病 精神病学 疾病 精神心理科 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